Free考研资料

标题: 《07历史专业模拟试题》(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hl    时间: 06-10-27 12:18
标题: 《07历史专业模拟试题》(转帖)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专业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单选
(单选题答案:AACDC CBBCC CBBAC DBDCA)
1.《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沈括  B、贾思勰 C、宋应星  D、郭守敬
2、重庆是在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烟台条约 D、辛丑条约
3、正式确立古罗马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家是
A、奥古斯都 B、奥古斯丁  C、戴克里先  D、君士坦丁
4、“哈里发“一词的含义是
A 、唯一的真理 B、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C、服从神的意志 D、先知的继承者
5、支持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英国 C、西班牙 D、意大利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甘地主义的内容
A、争取印度自治与独立 B、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 C、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D、宗教泛爱观和人道主义真理观
7、下列不属于早期智人的是
A、丁村人 B、海德堡人 C、沙尼达人 D、斯虎尔人
8、《竹书纪元》是哪国的编年史
A、赵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9、康有为提出变法维新的大纲是在
A、《仁学》B、新学伪经考》C、《应诏统筹全局折》D、《论中国积弱由于防蔽》
10、抗击侵华日军为打通华北到印度支那大陆交通线的是
A、忻口会战  B、太原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百团大战
11、实现雅典国家政体由贵族制向民主制转变的改革是
A、提秀斯改革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改革
12、揭开拉美独立运动序幕的是
A、多洛雷斯呼声 B、海地革命 C、委内瑞拉革命 D、瓜亚基尔会晤
1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建立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
14、八王之乱结束是在
A、惠帝被毒死 B、东海王死 C、永嘉南渡 D、贾南风被杀
15、蒋介石和汪精卫公开合流的信号是
A、四一二政变 B、七一五政变 C、马日事变 D、整理党务案
16、拜占庭帝国的第二黄金时代是
A、查士丁尼时期 B、希拉克略王朝 C、立奥三世时期 D、马其顿王朝
17、防止了第二国际分裂的是
A、斯图加特大会 B、橡皮决议案 C、米兰入阁事件 D、巴塞尔宣言
18、下列哪一个是清俄之间的不平等条约
A、《尼布楚条约》B、《布连斯奇条约》C、《恰克图条约》D、《伊犁条约》
19、“希吉拉”是哪一年
A、620 B、621 C、622 D、623
20、我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A、十三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南巡讲话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题10分,共80分
(1)        金字塔
(2)       昭君出塞
(3)       《史通》
(4)        圣德太子
(5)   同盟会
(6)  红卫兵运动
(7)   铜手瓦里西
(8)  波茨坦公告

    (三)史料分析: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        认真阅读以下史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加以解释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命反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我同胞中,老年、中年、壮年、少年、幼年、无量男女,其有言革命而实行革命者乎?我同胞其欲相存相养相生活于革命也。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选自《革命军》绪论

(2)材料1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2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3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

材料4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回答:①结合材料1、2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②举材料3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③材料4与前三套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何在?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1)       简述宋代理学的形成
(2)        比较斯巴达城邦和雅典城邦的异同
(3)        试评日俄战争的世界意义
(4)  简述长征经过

[ 本帖最后由 leonhl 于 2006-11-6 02:36 PM 编辑 ]
作者: 李元庆    时间: 06-10-27 17: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nny_98921    时间: 06-10-27 18: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nny_98921    时间: 06-10-27 18: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jq19820802    时间: 06-10-27 19: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3800589    时间: 06-10-28 18: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6-10-28 22:47
标题: 回复 #6 3800589 的帖子
转贴的地方也只有选择题答案,没有其他答案^_^
大家自己总结吧~~
作者: nanabeijin    时间: 06-10-30 0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bertyfromdee    时间: 06-10-30 16: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yi    时间: 06-10-31 0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老猫1006    时间: 06-11-1 2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nformationr    时间: 06-11-6 12:03
好啊!谢谢
作者: leonhl    时间: 06-11-6 14:46
原帖由 libertyfromdee 于 2006-10-30 04:19 PM 发表
答案似有误,重庆是在马关条约中被开为通商口岸的,哈里发是先知的继承者之意,八王之乱的结束,我以为是东海王死,他是八王之中的最后 一个王。

2题4题答案已经更正,14题答案无误——东海王越毒死惠帝标志着晋朝八王之乱结束,如下: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他们分别是:汝南王亮、楚王玮、齐王冏、赵王伦、成都王颖、长沙王乂、河间王顒、东海王越。公元二九九年,赵王伦杀贾后及其党羽,独揽大权。其后,又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废惠帝自立为帝。是为“八王之乱”之始。 此后,齐王冏、赵王伦、长沙王乂、河间王顒、成都王颖之间为了夺取政权不断发生战事。直至公元三零六年,东海王越毒死惠帝,拥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怀帝司马炽继位,历时五年的“八王之乱”方为结束。此次发生在晋朝后期的“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至西晋末年,不仅国内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暴政,而且域外的匈奴、鲜卑诸族也对西晋的统治虎视眈眈。

作者: informationr    时间: 06-11-6 16:17
Thank you !
作者: chunjiang    时间: 06-11-7 15: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hren    时间: 06-11-7 22: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6-11-7 22:55
原帖由 fahren 于 2006-11-7 10:25 PM 发表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甘地主义的内容
A、争取印度自治与独立 B、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 C、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D、宗教泛爱观和人道主义真理观
??????甘地不是主张非暴力的吗?


      甘地主义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其核心是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对指导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甘地主义的内容。

      所以该题答案是C

[ 本帖最后由 leonhl 于 2006-11-8 12:18 AM 编辑 ]
作者: cjld    时间: 06-11-8 18: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nx7    时间: 06-11-9 0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09: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huanyi    时间: 06-11-9 10: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6-11-9 10:54
原帖由 zhenghuanyi 于 2006-11-9 10:22 AM 发表
我的名词解释的帖发了啊,怎么还没公布出来啊,上班的时候偷偷摸摸弄的,真辛苦啊!

呵呵,你连续回复系统当作灌水帖了,不用担心,我已经验证通过了^_^,辛苦了!顺便送上积分和考元(*^__^*)
作者: yln    时间: 06-11-13 21: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md110    时间: 06-11-16 00: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oxchildrenxyz    时间: 06-11-17 11: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levenran    时间: 06-11-17 1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sky    时间: 06-11-18 1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dr    时间: 06-11-18 1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aitianpeng    时间: 06-11-19 0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gs211    时间: 06-11-22 1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roy001    时间: 06-11-23 02: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北极冰    时间: 06-11-23 16:31
标题: 在路上
一直以为前方的路很长,但是最难攀越的却是自己![s:6]
作者: 李渊    时间: 06-11-24 1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ishzhang    时间: 06-11-28 1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283432998    时间: 06-12-10 18: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fdyyx1    时间: 06-12-12 1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iahuanhuan532    时间: 06-12-14 12: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elloluzhen    时间: 07-1-16 11: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ahren    时间: 07-1-16 1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elloluzhen    时间: 07-1-16 16: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萧+宝___瞳孔ф    时间: 12-6-19 1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萧+宝___瞳孔ф    时间: 12-6-19 16: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