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考研学子们,祝贺你们拿到了通往学术殿堂的第一张通行证,复试不久也会进行,所以在这里向你们推荐一位好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院副院长范方老师。
关于范方老师的学术成就及主持项目在百度搜索“范方”即可找到详细资料,老师的详细资料也附在下面。范方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有很大的成就,私底下也是一位平易近人,体贴关爱学生的好老师。他执着于学术,认为做研究就该做有价值、科学的研究,他曾几次带领学生去汶川灾区做灾后援助和灾后相关问题的追踪调查及干预研究,目前汶川灾区的项目还在进行中;他关心学生,在赴中山市火炬中学做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时,学校领导看到他的时候,范老师手上拎着厚厚的两摞问卷(因为当时学生都是女生,所以老师提问卷),这一细节也让学校领导颇为感动;他非常的平易近人,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和学生在一起吃饭;他会带学生去爬爬山,去郊游;他会把别人送的蛋糕整个拿给学生吃,有时间他会请他的学生去办公室喝茶,一起聊聊生活、家乡和学习;他关心学生的未来……
关于范老师和学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仍有印象的一句是,以前花了很多时间在孩子身上,但现在我是老师,该花时间在学生身上了,把学生就当成自己的孩子。
因为在四川那边还有项目要做,所以如果有男生愿意跟随范老师做学术,学智慧,那再好不过。不过对于专注学术的师弟师妹,我们都欢迎你们复试时联系范方老师。既然来了华师,那就不要错过这样的一位好老师!
最后祝师弟师妹们复试顺利,加油!(后面附有范方老师的学术成就和主持项目)
附范方老师详细介绍
范方,男,湖南隆回人,中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临床方向)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湖南省母亲教育工程特聘专家。曾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研习儿童青少年情绪性障碍的预防干预。主要研究兴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家系调查和脑神经成像、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机制和预防干预、心理弹性的机制和发展、应激心理与创伤修复,近期主要关注心理创伤的修复和心理弹性的发展。已连续3年进入全国心理学论文高被引作者前20名(2009-2011)。
主要经历
1989-1996年,湖南隆回十中、二中教师
1996-2005年,邵阳学院教师,2004年起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育科学教研室主任,2002年起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2004年,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5-2007年,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湖南省母亲教育工程特聘专家, 期间承担湖南大学本科生心理学教学任务
200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Melbourne)访问学习
2007-2008年,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Pittsburgh)临床心理研究所访问学习
200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心理学博士学位(获评2008年湖南省优秀博士毕业生)
2008年——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教授 、心理学院副院长
主持的科研项目
1.“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家系调查及脑神经影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6,主持)
2.“儿童心理特性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3,主持)
3. 儿童心理弹性的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及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队列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主持)
4. “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发展的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2009-2012,主持)
5.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0-2012,主持)
6.“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湖南省“十一五” 教育规划重点科研项目(2006-2008,主持)
7.“亲子教育缺失对儿童人格和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影响”,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004-2006,主持)
8.“儿童焦虑、抑郁及其共病的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9年,主研)
9.“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机制和预防干预研究”,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2006-2008,主研)
10.“贫困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研究”,2005-2008福特基金项目,主持,经费2万美元
11.“8-12岁儿童冲动行为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的前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6,主研)
12."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7,参与)
13.“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2004-2007,主研)
科研成果
近年主要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1) Fan F,Su LY, Birmaher B, Gill M. Emotional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Social psychiatry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10,45(5), 655-664
2) Fang Fan*,Ying Zhang,Yanyun Yang, Lei Mo.Preval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among Adolescents follow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ournal ofTraumatic Stress. 2011,24(1),44-53
3) Yuhong ZHENG, Fang FAN*, Xianchen LIU , LeiMO.Life Events, Coping,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mong ChineseAdolescents Exposed to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PloS ONE. minorrevising.
4) Su L, Fan 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 in Chinesechildren (SCARED) in Chinese children,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007,22(4):612-21
5) Fan Fang *. Su LY. Sang B. Absence ofParental Upbringing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17thIACAPAP(Melbourne), Award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Report. 2006.9
6) 范方*,耿富磊,张岚,朱清.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心理学报,2011, 43(11)DOI:10.3724/SP.J.1041.2011.00001
7) 郑裕鸿,范方*,俞承甫,罗廷琛.青少年感恩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21(5):536-542
8) 柳武妹,范方*,郑裕鸿,崔苗苗.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21(9):647-651
9) 张岚,范方*,耿富磊. 震后12 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性情绪变化及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19(3):360-366
10)范方*,柳武妹,郑裕鸿,崔苗苗。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18(1):55-59
11)范方*, 柳武妹,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6):45-49
12)陶炯, 范方*,杨肖嫦,郑裕鸿. 地震后6个月灾区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伴发焦虑及抑郁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18 (11),990-993
13)范方*,桑标.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心理科学. 2005,28(4):855-859
14)范方,苏林雁,耿耀国,王洪.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构想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4(6):572-575
15)范方,苏林雁,曹枫林,高雪屏,黄山,王玉风.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与情绪和行为困扰、家庭功能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10):635-638
16)范方,苏林雁,金宇.中国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与年龄特点——兼议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的结构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4):241-245
17)范方,苏林雁,曹枫林,高雪屏,金宇,肖汉仕,王玉凤。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问卷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1-4
18)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2008年元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国家农家书屋指导推荐图书”,至2011年底已经重印13次,发行12万余册,全国农家书屋收录上架。
注:还有一些最新发的文章没有罗列出来。
荣誉和奖项
1. 2007年“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原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2. 2004年“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 2005年确定为“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4. 2006年获国际青少年心理卫生及相关学科学术大会DonaldJ Cohen国际学者奖学金
5 2006年获“第17届国际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及相关学科学术大会”(IACAPAP, Melbourne)“杰出研究报告奖”(第一作者),为中国学者首次获此国际学术奖项
6. 2005年获“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7. 2007年“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获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8. 2007年获“求是”奖学金(香港“求是”基金会)
9. 2008“儿童心理评估工具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年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10.2008年“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与情绪和行为困扰、家庭功能的关系”获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
11.2010-2012年获“国际青少年研究学会”(SRA)和“国际儿童发展研究会(SRCD)国际学者奖,连续3年全额资助其本人及其研究生团队14人次赴美国和加拿大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