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体谅模式(麦克费尔):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对道德发展而言,给机会表达心中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体谅模式理论假设是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体谅;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④教育即学会关心;基于此学校应做到①营造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的气氛;②教师在关心体谅他人上起道德表率作用;麦克费尔等还编制了《生命线丛书》(《设身处地》、《证明规则》和《你会怎么办》
3、价值澄清模式(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通过选择、赞扬、实践过程)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这一过程的基础就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立价值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论;价值澄清模式认为价值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是永恒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社会经验上的一种指南;价值澄清模式评价过程有①自由地选择②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③在仔细思考后果之后进行选择④赞同赫珍视⑤确认⑥依据选择行动⑦重复七个步骤;其课堂应用是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