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重难点手册发心1—8章 勘误及疑惑提问
[打印本页]
作者:
lemon360729
时间:
09-10-9 21:28
标题:
重难点手册发心1—8章 勘误及疑惑提问
1
、
p150
纵向研究
后面对应一行话:(此方法最常见)
最常见的方法不是横断研究吗?
2
、
p152
第二段倒数第二行
彪勒德维尔纳学派
是不是彪勒的维尔纳学派?
3
、
p153
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答案是
C
还是
D
?
因为题目上没有说
140
个被试的年龄是否相同,所以感觉
C
和
D
都有可能
4
、
p161
倒数第七行
“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我对于“环境和教育能够决定儿童心理发展”有疑问,难道不是遗传和环境共同起决定作用?
5
、
p164
婴儿心理发展一般特征,第四条,“
④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知觉性。
”
我认为是“直觉性”,即直觉行动性。
6
、
p165
婴儿动作发展的四条规律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精装版)的《发展心理学》(以下称精装版),婴儿动作发展的四条规律中有一条和手册不同,没有“从整体动作到分化”,而是另外一条“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感觉这两条的内容不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7
、
p168
第六行
两岁左右形成客体恒常性
客体恒常性是否就是客体永久性
在皮亚杰理论里,儿童在一岁左右就获得客体永久性。
具体内容见精装版
p187
感知运动思维的第四阶段,第二级图式协调
以及
p188
倒数第二行
8
、
p170
鲍尔比
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精装版、杨治良
09
版《发展心理学》和
1993
年版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上面写的都是鲍尔比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
9
、
p170
第六行“哺育不是依恋产生的基础”
这句话是否写错了,依恋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10
、
p171
同伴交往的表格
其中社交指向行为放错了地方,应属于简单交往时期。
11
、
p190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四个过渡),不知道这在哪一本书上提过,各位如果知道,请告诉我。
12
、
p199
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
手册上没有提到沙依的智力适应理论,请问是作者忘记了写上去还是作者认为这个知识点不重要,不需要写?
13
、
p202
记忆框架里
婴儿期个性发展
其中有“自我意识
萌芽与形成(标志)”
不太理解这个是指什么,萌芽与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大纲里也没有提到婴儿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否是作者放错了地方?
最后,一些错别字
p154
平衡的定义“……是机体暂时……”
是→→使
p157
倒数第四行末尾
“称为各种”
称为→→成为
p168
第六行
婴儿在几个月大式
式→→时
p180
最后一行“……是侵犯行为合法化……”
是→→使
p186
倒数第三行
白觉行动
白→→自
[
本帖最后由 lemon360729 于 2009-10-9 21:29 编辑
]
作者:
psyedu
时间:
09-10-10 01:08
1、p150 纵向研究 后面对应一行话:(此方法最常见)后面应该补充为之一。在发展心理学里面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都是常见的方法。
2、p152 第二段倒数第二行 彪勒德维尔纳学派 是 彪勒的维尔纳学派
3、p153 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答案是C还是D?
这个题目的答案是C 出题思路是考察纵向研究。
4、p161 倒数第七行 “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遗传和环境共同起决定作用,但是遗传只是先天条件,环境和教育是更重要的心理发展因素。
5、p164 婴儿心理发展一般特征,第四条,“④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知觉性。”应该是,“④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性。”
6、p165 婴儿动作发展的四条规律,这几条规律是参考了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后得出的,在高教版的辅导资料中也有类似表述。至于你看到的那本书我也看到了相关的资料,应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
7、p168 第六行 两岁左右形成客体恒常性
应该说客体永久性是属于客体恒常性的一部分,儿童在一岁左右就获得客体永久性,而客体恒常性
在皮亚杰理论里,儿童在一岁左右就获得客体永久性。
具体内容见精装版p187感知运动思维的第四阶段,第二级图式协调 以及p188 倒数第二行
8、p170 鲍尔比 依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果要说是四个阶段的话,后面可以再加上伙伴行为阶段(3岁至儿童期末)。一般是说的三个阶段。
9、p170 第六行“哺育不是依恋产生的基础”没写错,如果你理解了依恋的诸多类型就清楚了,依恋产生于母婴互动的过程中,是相互之间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联接。这就是照顾性的养育着和忽视型养育者对后代影响的重要体现之一。
10、p171 同伴交往的表格 其中社交指向行为放错了地方,应属于简单交往时期。是的。
11、p190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四个过渡),在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人教版)P333页可以找到原话。在朱志贤的儿童心理学上也可以找到类似表述。
12、p199 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比较多,只选取了几个常见的重要理论,未提到沙依的智力适应理论不代表这个不会考,可以补充看一下。
13、p202 记忆框架里 婴儿期个性发展 其中有“自我意识 萌芽与形成(标志)”是使用代词“我”
谢谢你细心发现并指出后面的一些错别字。
[
本帖最后由 psyedu 于 2009-10-10 01:13 编辑
]
作者:
lemon360729
时间:
09-10-10 17:12
谢谢谢谢……
作者:
j2x1987926
时间:
09-10-10 21: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syedu
时间:
09-10-11 00:17
原帖由
j2x1987926
于 2009-10-10 21:44 发表
谢谢楼主啊好人
如果大家都能够像楼主这样带着强烈的质疑精神来读书求证,考心理学研究生不是一件难事。
作者:
xusheng588
时间:
09-10-23 13: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折翅飞
时间:
09-11-7 13:16
13、p202 记忆框架里 婴儿期个性发展 其中有“自我意识 萌芽与形成(标志)”是使用代词“我”
有人看懂这句话了吗?使用代词”我“是啥意思?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