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普心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谢谢
[打印本页]
作者:
huclzx126
时间:
09-8-1 13: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北之
时间:
09-8-1 14:21
好多字啊,懒人飘过~~~~~~~
作者:
huclzx126
时间:
09-8-1 18: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赖赖
时间:
09-8-1 19:42
1.彭版普心 107页 第二行 “暗适应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暗适应的最初7分钟~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而感受性骤升。在这以后,暗适应曲线改变方向,感受性继续上升,出现所谓棒锥裂。”为什么说暗适应曲线“改变方向”呢??
我感觉这里说的改变方向是指前边是棒椎共同作用结果导致阈限下降而后边棒椎裂和前边的变化不在一条曲线上了吧,书上那个图上的那点虚线我也不怎么明白~囧
2.彭版普心 108页 倒数第十行“在中等亮度范围内,闪光融合频率随亮度的提高可以从5赫兹增加到55赫兹。”这是不是意味着 在中等亮度范围内,亮度越小,使人眼不再感到闪光所需的每分钟的闪光次数越少;亮度越大,实现闪光融合所需的每分钟的闪光次数越大??
应该是这样的,后边书上那不说了亮度中等时融合频率随视野区域扩大而增加,那个图也表明两者正相关
3.彭版普心 108页 倒数第五行“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visual mask)。在研究光的掩蔽效应时,目标物①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前,②或者同时出现,③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后。在这些条件下,对目标的觉察都明显受到掩蔽光的影响。”
(1)“掩蔽光”是指第一个光还是第二个光?
这个不能单纯说第几个光,应该视事先规定的目标而定
(2)“影响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具体是什么意思?是不知道有第一个闪光出现吗?那跟目标物有什么关系??怎么又说“目标的觉察受到掩蔽光的影响”?
就是说前边那个闪光刚呈现随即又呈现第二个,结果由于第一个光还没形成影像就被第二个干扰了而影响对其觉察
(3)①之前②同时③之后,三种情况下影响的作用相同?不同?
我感觉三者本质都是对目标的觉察受到掩蔽光影响
4.彭版普心 154页 第一行 “一般说,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这就是运动视差。”
(1)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有什么区别?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413598-1-1.html参考这个吧,北北和怪说的比较权威
(2)物体远近不同,速度不同我能理解。但物体远近不同,为什么方向不同??我从现实中想能够想通,可是从书上给的解释图4-29上却看不出来。
那个图被我54了~就知道火车上坐着看近树往后走远山往前走
5.彭版普心 155页 第五行 “当两眼辐合到空间中的一点时,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假想的平面,这个平面上的所有各点都将刺激两眼网膜的对应区域。这个表面就叫视觉单像区。”这个平面具体的空间位置是什么??
这个假象平面就是说视觉单像区是由一个好像中央眼的东西所看到的,而它看到的各个单一视觉的轨迹在空间形成的一个圆周
6.彭版普心 155页 第五行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这一句明白);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为什么?);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这时就看不出深度和距离了吗?)。”
这个建议参照老孟的实验看看吧~我是懒人,已经晕了~前边的也是个人一些拙见~希望表误导童鞋~
[
本帖最后由 hanjing719 于 2009-8-1 19:46 编辑
]
作者:
huclzx126
时间:
09-8-1 2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花开中科
时间:
09-8-2 12:11
…………
1.这里的改变方向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从明入暗的过程中,感觉阈限会下降,感受性升高,但是感觉阈限不会无止境的下降,下降到了一定程度它的幅度会渐渐减小,最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而这时它的曲线方向不可能不改变,否则,就是一直“骤降”而不是减缓最终稳定的了。
早期暗适应是锥棒共同完成,但因为锥体是昼视细胞,对于暗处的感受性并不高,所以短暂的下降之后就保持稳定,而棒体则要精确的多,所以适应所需时间也长,效果也好点。在他们分离开的那一点,就是
棒锥裂了,意味着锥体完成了暗适应过程,而棒体也完成了“骤降”的过程,开始了漫长的“缓降”
[
本帖最后由 花开中科 于 2009-8-2 13:59 编辑
]
作者:
diana_cs
时间:
09-8-2 14:37
标题:
回复 #6 花开中科 的帖子
我觉得早期的暗适应应该是由追体细胞完成的吧,在那个转折点之后则是杆体细胞在起作用
作者:
花开中科
时间:
09-8-2 20:24
标题:
回复 #7 diana_cs 的帖子
书上有个红光的例子说明早期是由二者共同起作用的。
如果是红光投射在视网膜上,则只有锥体细胞活动,棒体细胞是莫有反应的,所以也就不存在了棒锥裂,因此只有当二者都有活动的时候才会有棒锥裂。而棒锥裂的出现也就标志着锥体细胞的暗适应结束。
作者:
huclzx126
时间:
09-8-5 0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nner
时间:
09-8-5 12: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clzx126
时间:
09-8-7 17: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悬崖边的树
时间:
09-8-7 1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nclzx126
时间:
09-8-8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悬崖边的树
时间:
09-8-8 2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erry1987
时间:
10-11-16 00:01
标题:
回 楼主(huclzx126) 的帖子
楼主好认真
作者:
sispsyer
时间:
12-10-13 2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