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本周(11月10日-11月16日)题目,希望大家踊跃回答 [打印本页]

作者: layman    时间: 08-11-9 23:09
标题: 本周(11月10日-11月16日)题目,希望大家踊跃回答
研究者想验证这样一个假设:如果A、B两个年龄不同的人在一起走路,其中A年龄比B年龄大,那么人们估计A的年龄会比仅仅估计A一个人的时候的年龄大,而估计B的年龄会比仅仅估计B一个人的时候的年龄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假设,并说明数据处理的方法。
建议大家在回答的时候,设置“版主可见”。——笔为剑


[ 本帖最后由 笔为剑 于 2008-11-13 18:08 编辑 ]
作者: vanny    时间: 08-11-10 13:13
我每次都来抢沙发。。。先占了再说



  我设置为回复可见了。——笔为剑

[ 本帖最后由 笔为剑 于 2008-11-10 16:53 编辑 ]
作者: agrace    时间: 08-11-10 16:50


[ 本帖最后由 笔为剑 于 2008-11-10 21:55 编辑 ]
作者: mini0112    时间: 08-11-10 16:58


[ 本帖最后由 mini0112 于 2008-11-10 18:34 编辑 ]
作者: vanny    时间: 08-11-10 19:13
我又做错了。。。跑题了。。。。下次答题之前一定要看三遍
审题审题
作者: agrace    时间: 08-11-10 20:26
胭脂写的真好啊,看到差距了
作者: yilingsp    时间: 08-11-10 20: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yman    时间: 08-11-10 23:45
这次题目太宽泛是我的错,我当时应该把这个题目限定到某个年龄段的,不然工作量太大,也浪费了大家好多脑细胞,sorry
作者: cold755    时间: 08-11-10 23: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old755    时间: 08-11-11 00: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ni0112    时间: 08-11-11 12:10
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不想解释。
作者: 天界乌托邦    时间: 08-11-11 12:44
凑热闹  回复之
作者: cat1982218    时间: 08-11-11 1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grace    时间: 08-11-11 14:54
哇哇,兴混呐,啥也不说了,支持弦[s:5]
作者: ymwh    时间: 08-11-11 22: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grace    时间: 08-11-12 00:55
原帖由 ymwh 于 2008-11-11 22:48 发表
一句没有权限使用hide辛苦些的全都没了


发帖前先拷贝一下内容
作者: scorpio_zs    时间: 08-11-12 17:58
看一下yiling_sp的设计
作者: yilingsp    时间: 08-11-12 2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新长征    时间: 08-11-13 0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ocomoons    时间: 08-11-14 13:09
实验假设:如果A、B两个年龄不同的人在一起走路,其中A年龄比B年龄大,那么人们估计A的年龄会比仅仅估计A一个人的时候的年龄大,而估计B的年龄会比仅仅估计B一个人的时候的年龄小。

被试:50个智力正常的被试,按年龄段10-20、20-30、30-40、40-50、50-60分为五个组,每组10个人.

实验材料:两个人,A年龄为45岁,B年龄为25岁。

实验场地:一个环境舒适的会议室

额外变量控制: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采用双盲法控制。

实验设计是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自变量我采用了顺序变量以平衡。

实验过程:主试跟被试说,今天请他们来听一场讲座,先请出A讲一段话,然后让被试做第一份答卷(里面有个问题是请估计A多少岁?);然后再请出B,A和B一起演讲一段内容,然后做第二份问卷(里面有个问题是请分别估计A和B分别多少岁?);然后请A离开,剩下B再演讲一段,然后做第三份问卷(里面有个问题是请估计B多少岁?)

实验数据假设收集如下表:
         A1    A2                       B1    B2
10-20     a     b              10-20  c        d
20-30    a1   b1             20-30  c1      d1
30-40    a2   b2             30-40  c2      d2
40-50   a3    b3             40-50  c3      d3
50-60   a4    b4             50-60  c4      d4

A1代表A单独时被估计的年龄,A2、B1是AB一起是被估计的年龄,B2是B单独时被估计的年龄
实验数据用方差分析处理,可以分析A1和A2、B1和B2的差异是否显著,还可以分析出被试的年龄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作者: 别追了我不帅    时间: 08-11-14 19:00
什么时候公布答案啊 ~我这个菜鸟很想看看~~
作者: 国王他闺女    时间: 08-11-15 18:05
到底都怎么写的 让俺瞧瞧
作者: lgkn    时间: 08-11-16 12:28
这题目出得好!
作者: MIMICIKOU    时间: 08-11-16 22: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yman    时间: 08-11-16 23:08
明天我弄参考的答案出来。。。这几天瞎忙了
作者: 爱朴朴    时间: 08-11-29 12:51
认真学习~
作者: hanchan    时间: 08-11-30 13: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mmeryoo    时间: 08-12-2 19: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ongci09    时间: 08-12-9 22: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syitian    时间: 08-12-9 23:55
我要看,回复一个
作者: oceanie2012    时间: 08-12-10 19:51
我试下
自变量一个因素,实验处理水平三个 同样背景的同样时长的三段影片,影片中是A B两位青年男性,在年龄上不同,A大于B,AB的穿着 发型等都控制相同,
被试30人,随机单因素设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1组看只有A的影片,2组看只有B的影片,3组看有AB的影片,在同一时间内施测分别在三个相同的教室内测试,告知被试测试视力测试,实验结束后对被试做视力检查和一个问卷,问卷都是开放问题,所有被试的其他问题一样,除了这个问题,让被试判断影片中的年龄,开放回答,得到各组被试的平均年龄值,进行方差分析,各组的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若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哪个显著。
作者: oceanie2012    时间: 08-12-10 20:12
看到差距了 原来t检验就可以啊 我的被试太少了 agrace和mini都写的很好噢 我好好学学


作者: livi915    时间: 08-12-11 13:37
看看答案的撒
作者: 思祺    时间: 08-12-12 13: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钟素素    时间: 09-1-8 14: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iaobu    时间: 09-1-8 17: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mon    时间: 09-7-18 14:21
路过,学习了!
作者: sailluotuo    时间: 09-7-20 12:56
我觉得这个题真的很宽....

无关变量的控制实在太多,实际上方差分析应该是无意义的(一般是最多3个自变量),虽然题目只要求一个\"对比\"

有人提到了被观察者要分年龄段之类我就不多说了,观察者的选取照理也要分类:年龄,性别,(认知)智力,甚至学院等等而且排除观察者认识被观察者...

如果观察者是男性,被观察者是女性这样会不会产生交互作用...因为有实验证明,男子在美女面前智力会降低的...(我承认我已经坏掉了)

而且观察时间,我看到有个回答是60秒,这也要分类吧,时间长短也产生很多变化...一般生活中面对面走过顶多10秒,60秒盯着人看那是猥琐了..

再联想一下,.这实验有没cross-culture影响..

说点有意义的,看被观察者照片会比观察和被观察更好更方便..
而且组内比组间设计要好,应为被试的个体差异不小,不可忽略(即使做了配对和随机),疲劳和序列效应之类比个体小...

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要做,可能会是多重回归模型,自变量过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多出这样题目让大家思考还真不错,可惜那时候我还没加入论坛...而且两个侠女的回答都不错,值得学习..

[ 本帖最后由 sailluotuo 于 2009-7-20 13:31 编辑 ]
作者: 北之    时间: 09-7-20 17:46
好像是去年的题,没参与,补一下。我是个拜家仔呀,所以实验就不考虑成本了哈。可能草草的想了下,也有些问题和错误,不过错误是让人纠正的,所以觉得可以写出来大家批评批评。



1.课题与假设

1.1主题:个体年龄的评估的影响因素--对比效应
1.2假设:对比效应使得使年龄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2.实验设计

2.1实验设计:随机区组2因素被试间实验。
             自变量A--被观察对象情景;水平数=3,分别是年龄大者、年龄小者、两者同时出现;
             自变量B--被观察对象年龄差距。水平数=3,分别是3岁、年龄10岁、30岁;
             无关变量--被试对象的性别组合;区组数=3,分别是两女,一男一女,两男。

2.2被试:AB两因素共产生9种不同的处理,随机抽540个人(没钱的话270个也行,很穷很穷的话就54个吧),将540个人随机的分为三组,每组180人,分别随机的接收不同的的实验材料“两女,一男一女,两男”的处理,再将每组的180人随机的接收9种不同的自变量组合的处理,每20个人接收一种处理。

3.实验材料:两个被观察者年龄相差3岁、年龄10岁、30岁的成年人各3对,(其中女性与女性1对,女性与男性1对,男性与男性1对)事先录制视频,每对中年龄大者单独出现、年龄小者出现,两者同时出现共三段视频,每段视频为一个实验材料。共计实验材料3*(3+3+3)=27个,其中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男性与男性分别都有9个实验材料;要求每个实验材料视频时间为30秒,良好呈现单个个体或两个个体的脸部,身材以及整体轮廓。

4.额外变量的控制:
4.1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和被试分派方式,保证被试理论上的同质,
4.2采用被试间实验,每个被试直接受一个实验处理,避免重复测量的误差;
4.2将被观察者的性别组合不同可能造成的效应通过区组提取出来;
4.3规定5秒时间用于估计性别,防止过短或过长的估计产生的其他的心理效应进而对评估的影响;
4.4事先告知年龄的相对关系,防止被试年龄的基本相对关系判断错误引起的实验数据无效。

5.实验过程:
5.1主试首先让不同区组的被试学习对应的性别组合的观察对象,告知哪个为年龄大者,哪个为年龄小者,但不告诉具体年龄;
5.2每个区组中的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处理,观察对应的性别组合对象30秒后,5秒内估计并写下估计的年龄,当两个被观察对象同时出现时则10秒内同时评估并记录两者的年龄。


6.数据处理:
6.1数据初步的筛选与整理:剔除无效数据和极端数据;
6.2跟据实验目的,将一个实验数据,剥离成两个实验进行统计分析,单独估计年龄大的对应于同时估计两者时估计年龄大的成绩;单独估计年龄小的对应于同时估计两者时估计年龄小的成绩;
即把:
区组    A1B1  A1B2  A1B3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1             X        X        X       X         X         X       XX      XX      XX
2             X        X        X       X         X         X       XX      XX      XX
3             X        X        X       X         X         X       XX      XX      XX

剥离成
实验一:
区组    A1B1  A1B2  A1B3  A3B1  A3B2  A3B3
1             X        X        X       X        X        X
2             X        X        X       X        X        X
3             X        X        X       X        X        X
实验二:
区组    A2B1  A2B2  A2B3  A3B1  A3B2  A3B3
1             X        X        X       X        X        X
2             X        X        X       X        X        X
3             X        X        X       X        X        X

6.2分别计算两个实验的每个区组不同处理中的被试测量平均值,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SS大/SS小。
6.3进行方差分析,分别两个实验的方差分析,分解变异:SS总=SSA+SSB+SSAB+SS区组+SS残差

6.4描述统计结论以及讨论:
(1)A因素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即大者是否真的显得更大,小者是否真的显得更小,或者有部分正确,但不全是;
(2)B因素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即两个实验是否都表明评估的年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年龄的差距,若B因素不显著,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的内部效度;
(3)AB是否存在交互,即对于”大者更大,小者更小“的现象是否存受实际年龄的印象,或许,由于随着两个对比的被观察者的实际年龄差异的增加,大者更大或小者更小的现象会不显著,甚至出现相反的倾向;再或者,由于随着两个对比的被观察者的实际年龄差异的减小,这种假设的效应会因为相对年龄本身就十分难以判断而变得不显著,或无规律。
作者: layman    时间: 09-7-20 19:40
原帖由 北之 于 2009-7-20 17:46 发表
好像是去年的题,没参与,补一下。我是个拜家仔呀,所以实验就不考虑成本了哈。可能草草的想了下,也有些问题和错误,不过错误是让人纠正的,所以觉得可以写出来大家批评批评。



1.课题与假设

1.1主题 ...


唯一的一个问题,B变量的水平数为什么这样分
作者: 北之    时间: 09-7-20 20:46
原帖由 layman 于 2009-7-20 19:40 发表


唯一的一个问题,B变量的水平数为什么这样分


好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呵呵,应该有什么相关的理论假设.实际年龄差异太小和太大都是一种极端,这种极端可能会导致年龄的评估不会\"大得显得更大,小得显得更小\", 20岁的女子和30岁的女子,可能显得20岁的女子更比她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更年轻,但20岁的女子和60岁的阿婆可能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有这样的假设合理么?我胡诌的,所以我设了3岁\\10岁\\30岁的三个差距,这种设法只是一种直觉的推理,理论水平有限,搞不懂如何做到更严谨科学.请弦哥赐教~呵呵~
作者: layman    时间: 09-7-20 23:34
原帖由 北之 于 2009-7-20 20:46 发表


好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呵呵,应该有什么相关的理论假设.实际年龄差异太小和太大都是一种极端,这种极端可能会导致年龄的评估不会\"大得显得更大,小得显得更小\", 20岁的女子和30岁的女子,可能显得20岁的女子更 ...


不不不。。。我也不知道,只是问问而已,哈哈
作者: xiaoheima    时间: 09-7-25 18:47
很受启发啊
作者: 追步人    时间: 11-11-13 22:45
想学习别人怎么分析的
作者: zhangyun0408    时间: 11-11-14 12: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rror伶    时间: 11-11-14 22: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星星回家    时间: 11-11-14 22: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ckey_a4    时间: 11-11-15 01:22
好像脑筋急转弯一样
作者: chenjinxiaoa    时间: 11-11-15 08:29
看 看。。。。。。。。。
作者: ︶ㄣ夏至    时间: 11-11-15 12: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uzhu10086    时间: 11-11-15 14: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yalcarl    时间: 11-11-15 17: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华夏小七    时间: 11-11-15 21:22
来看看这个题~~
作者: 方良简    时间: 11-11-16 12:10
1  目的 :如题
2 设计:组内
3 自变量:甲乙年龄差距
  因变量:被试评价年龄
控制变量:被试个性特征经验背景甲乙服饰装扮实验环境等
4 步骤:
  1--被试:在校大学生40名 男女各20名  无身心疾病
  2--器械:单面观测屋
  3--任务:对出现在观测区的指定对象进行年龄估计
  4--程序: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甲进行评估,B对乙进行评估
           A组--进行甲评估--对甲乙一起时候对甲进行评估---休息---对甲乙一起时候对甲进行评估--进行甲评估
           B-----进行乙评估--对甲乙一起时候对乙进行评估---休息---对甲乙一起时候对乙进行评估--进行乙评估
           次日 相同时间   A对乙评估   B对甲评估  步骤如上
5  数据处理;
   对甲和甲乙中甲的差距   乙和甲乙中乙的差距   进行卡方检验
6 实验评价
作者: 1490321867    时间: 11-11-16 1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行者朱朱    时间: 11-11-16 23: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oxiyu90022    时间: 11-11-17 00:17
谢谢~~~~~~~~~~~~~~~~
作者: lingyanr    时间: 11-11-17 10:53
真不知道怎么答
作者: 策马风萧萧    时间: 11-11-17 12:30
我这里有不少下载的文献,也有实验的,想传上来!该怎么办啊
作者: zhenreal    时间: 11-11-17 18:42
实验啊……革命尚未成功~~
作者: 炮打司令部    时间: 11-11-17 21:45
到底是啥呢
作者: 策马风萧萧    时间: 11-11-18 13:02
策马风萧萧 发表于 2011-11-17 12:30
我这里有不少下载的文献,也有实验的,想传上来!该怎么办啊

已经好了,谢了哈
作者: yanqingxue    时间: 11-11-18 20:08
题目如果给个最佳年龄范围界定一下,会不会更好呢

作者: 风中水荷    时间: 11-11-18 21:26
想学习一下!
作者: haoyanan    时间: 11-11-19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inrunwen    时间: 11-11-19 12:25
看看 看看  呵呵
作者: 碧水青山    时间: 11-11-19 18:16
传说中的胭脂
作者: zkzkyi    时间: 11-11-19 18:56
看看~~~~~
作者: lilongkaoyan    时间: 11-11-20 06:34
继续做题
作者: 晰晰向前走    时间: 11-11-20 12:44
看看前辈们是怎么答题的……
作者: lovexi    时间: 11-11-20 19: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老A...々..    时间: 11-11-21 16:23
版主可见 谢谢
作者: ☆老A...々..    时间: 11-11-21 16:37
碧水青山 发表于 2011-11-19 18:16
传说中的胭脂

啊 那位是胭脂啊?
作者: 霓筠綵    时间: 11-11-21 17:16
本帖最后由 霓筠綵 于 2011-11-21 17:29 编辑

实验假设:当参照对象比目标对象年龄大时,对目标对象的年龄判断会低于单独判断条件下的成绩,当参照对象比目标对象年龄小时,对目标对象的年龄判断会高于单独判断条件下的成绩。
实验材料:(人能不能当材料呀?)分层抽取20——30、30——40年龄层中男女被试各6名,实验前对相同性别的被试长相吸引力程度做判断,经过统计检验证明无显著差异,实验时打扮应统一。每个人既作为单独判断对象,又作为对比判断。参与对比判断时一半实验条件下先出现,一半实验条件下后出现。这样形成了大小、小大两种顺序,以ABBA形式呈现。
被试:随机抽取的年龄间无显著差异的被试,男女各占一半
实验设计:完全随机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一为判断条件(单独判断和对比判断),自变量二为目标对象年龄层(20-30,30-40)。因变量为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的差值。
实验过程:随机分成四组被试在两种判断条件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对象进行年龄判断。
实验结果:对年龄层和评价条件两因素做2*2完全随机方差分析。若出现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作者: 碧水青山    时间: 11-11-21 20:36
☆老A...々.. 发表于 2011-11-21 16:37
啊 那位是胭脂啊?

就是那个mini0112
作者: ☆老A...々..    时间: 11-11-21 22:09
碧水青山 发表于 2011-11-21 20:36
就是那个mini0112

嗯  呵呵 知道了啊
作者: 雪妮儿    时间: 11-11-21 23: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fshe    时间: 11-11-22 09:19
过来借鉴借鉴
作者: 小茄子001    时间: 11-11-22 17:11
想看看!谢谢

作者: yudan1987    时间: 11-11-23 00: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jqsyx    时间: 11-11-23 10:52
谢谢啦,学习学习

作者: crystal2008    时间: 11-11-23 23: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流浪小仙女    时间: 11-11-24 09: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anchudiyu    时间: 11-11-25 12:01
进来学习下,哈
作者: 霓筠綵    时间: 11-11-25 14:21
yudan1987 发表于 2011-11-23 00:16
'分层抽取20——30、30——40年龄层中男女被试各6名',这里如果分层抽取是有必要的话,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如 ...

这里我用分层抽样选的人,是用来制作实验材料的,例如可以把他们的照片当实验材料,而随机区组一般是针对被试而言,尽量减少被试间差异。在这里两个目的不一样。。。
作者: 一条浮在空中    时间: 11-11-25 15:32
我也想不出来

作者: yudan1987    时间: 11-11-25 20: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霓筠綵    时间: 11-11-26 23:18
yudan1987 发表于 2011-11-25 20:42
哦,好吧,我以为你这里分层是选被试呢。

我刚看了下。。好像是写了被试两个字。。因为我之前写的有个很大的漏洞是应该用那些人的照片更加合理一些~ 呵呵~ 没有改就放那儿了~
作者: keke1052    时间: 11-11-29 1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imo17    时间: 11-11-30 22:58
本帖最后由 yimo17 于 2011-11-30 23:36 编辑

假设:若a年龄大于b年龄:1、a与b一起时对a年龄的估计大于估计a单独一人时;2、a与b一起时对b年龄的估计小于b单独一人时
自变量:实验安排:20岁男子单独时、25岁男子单独时、20岁与25岁一起时(材料——随机、一起时要随机配对)
因变量:被试估计的各年龄组的人的年龄大小
被试:随机选取40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人,随机分配到各实验处理组。分别估计20岁单独时年龄,25岁单独时年龄,20与25在一起时20岁的年龄,20与25一起时25岁的年龄。
额外变量:实验材料选取20岁男子5人,25岁男子5人,随机化控制个体差异
                 被试间差异:随机化
                 被试与主试交互作用:要求特征、主试效应——双盲控制
                 由于每个被试判断一种试验条件下的5个人年龄,为控制顺序效应、疲劳效应等,每次被判断年龄的人以随机顺序呈现
实验设计:
                R             20岁组           y1            X             y1'                 
                R             25岁组           y2            X             y2'
注:R为随机化;X为将两年龄组的人混合;y1,y1'为单独时估计的20岁组的年龄,混合时估计20岁组的年龄; y2,y2'为单独时估计的25岁组的年龄,混合时估计25岁组的年龄。
统计分析:计算时要取各数据的平均数,及每实验水平的10个被试分别估计五个人的年龄的平均值。y1、y1'用独立样本t检验,y2、y2'也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检验结果差异显著,且y1大于y1',y2小于y2'时,就能证明假设成立
公式……
结论:假设统计结果差异显著,且y1大于y1',y2小于y2',实验假设成立……

作者: vincoluo    时间: 11-12-2 17: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oyizhenbang    时间: 11-12-4 1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叶子红了1988    时间: 11-12-12 15: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叶子红了1988    时间: 11-12-12 15: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sekaoyan2012    时间: 11-12-15 14:03
kankan ~~~~~~
作者: dorajun    时间: 11-12-16 13:29
看看








……
作者: 如云    时间: 11-12-24 15:41
[r:1][r:1]
作者: fengyiying    时间: 11-12-30 16:57
谢谢楼主发帖
作者: cs_bill    时间: 12-1-4 20:48
本帖最后由 cs_bill 于 2012-1-4 20:56 编辑
北之 发表于 2009-7-20 17:46
好像是去年的题,没参与,补一下。我是个拜家仔呀,所以实验就不考虑成本了哈。可能草草的想了下,也有些问 ...


原来我一直以为区组设计是用来匹配被试自身特点的,
在您的实验设计里,是用“被观察对象”的性别组合来划分区组?我觉得这个作为自变量更合适一些吧也许?
另外,下面写的实验一、实验二,是在男女的情况下做了两次对称的处理吗?
嗳我不知道怎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_<)~~~~
作者: 一墨色    时间: 12-2-4 21:31
来学习~~~~~~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