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汉字是传承文化的信息载体,是整个汉民族文化的构成因子,只有对汉文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才可探骊得珠地掌握汉民族文化。研究中国文化而不研究汉字是难以想象的,学习中国文化不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同样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汉字简化运动,造成了汉字“失血”过多,造成了汉字文化信息的大量流失,同时也造成了文字和文化的断裂。其突出的特征是年青一代越来越丧失对古汉语的了解,甚至丧失了对繁体字的认知能力,大部分人已习惯用简体字进行交流,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比如“医”,繁体为“医”或“毉”。繁体“毉”字从殹,从巫;“医”从殹,从酉。“殹”是治病时的叩击声,“殹”中有“殳”,为敲打,代指调药用的木棒或拍打、敲击、点穴、推拿、按摩等手法。“巫”为巫医,“毉”从巫,是因为医与巫初期是合二为一的。“酉”本义为酒坛子,“酉”为酒的本质,酒为药引子或指熬药或酿药酒用的罐子,所谓“无酒不成医”。“医”从繁体到简体的演变,其实就是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不断的受到西医影响的一个折射。它的简化意味着现代中医逐渐弱化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针灸、按摩、推拿、砭针”等整体诊疗医治的方法,有意无意地实践了“西医是治人的病”的局部诊治理论,远离了“中医是治病的人”的全局诊疗优良传统。所以,简化后的“医”更多地体现了中国现代医学的现状。要保证汉字能够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一味地求简或提倡“复古”——恢复使用繁体字,都是极端且不符合实际的做法。而今人仅把简体字当成一个个枯燥艰涩的符号,对汉字的滥用、错用、误解、误读比比皆是。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3 18:52 发表
是「這裡」,不是「這裏」。「升」與「昇」也並不通用,比方說作為量詞,「一升」不能寫作「一昇」。
所以說,即使撇開以槍桿子推動簡體字的險惡用心不談,簡體字本身也是拙劣無比的,而繁體字顯然更精確。類 ...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3 22:51 发表
其實繁體還有一好處。大家都知道,筆劃越少,越難寫好。一個「之」字,難寫無比。那麼,手寫時,繁體就合算多了,容易讓人感覺你的字漂亮——至少不難看。
另外我覺得很奇怪,為甚麼在論壇上看繁體覺得特別擠,不好看呢?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4 00:05 发表
在下談的不是哪一個更美,而是哪一個更容易寫的美。草書與楷書,哪一個更容易學好?
而筆劃多者,顯然更容易處理。就舉上面某位同學給出的例子,「术」和「術」,哪一個更容易寫好?
至於簡體中的「智慧」, ...
原帖由 relaxer 于 2007-11-14 04:24 发表
我感覺免費考研的字本來就比別的論壇要小一點點,所以看起來有點擠。另外,宋體也會比臺灣常用的明體略顯擁擠,原因不明。如果論壇能把字體設置成12或繁體一律給新細明體應該就沒問題了(簡化字用明體會很奇怪, ...
原帖由 relaxer 于 2007-11-14 04:24 发表
我感覺免費考研的字本來就比別的論壇要小一點點,所以看起來有點擠。另外,宋體也會比臺灣常用的明體略顯擁擠,原因不明。如果論壇能把字體設置成12或繁體一律給新細明體應該就沒問題了(簡化字用明體會很奇怪,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