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提議大家以后在歷史版發帖回貼都使用繁體字】★◆▲●■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2 18:53
标题: ★◆▲●■【提議大家以后在歷史版發帖回貼都使用繁體字】★◆▲●■
學歷史的就是要傳承中國文化和世界交流,做中國傳統文化的直接繼承人,現在我們都使用的是簡體字,可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大量閱讀古籍。繁體字和我們幾經有了距離,很多字我們只認識一半,這樣很不利于我們閱讀古籍,再加上現在我們打字用鍵盤,除了做筆記、做練習,連寫信的機會都被剝奪了(Email),所以提筆忘字的情況舉不勝舉,為了我們能更好地利用鍵盤、電腦、互聯網,熟練掌握學習古漢語的基本功,我建議大家今后在歷史版發帖、回帖都盡量是用繁體字(轉帖可以除外),歡迎大家投票并參與討論!根據大家具體討論情況會有適當的考元獎勵哦!!
[s:9] [s:2]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2 18:58
不會打繁體字的同學,建議你使用“搜狗拼音”,搜狗拼音是現在最快的拼音輸入法軟件,可以快速切換繁體和簡體字,很實用,打字也很快,可以實現智能ABC習慣按鍵和微軟拼音習慣按鍵,對習慣了智能ABC或者微軟拼音的同學來說很快就可以上手,不用不知道,一用忘不掉,o(∩_∩)o...

搜狗拼音輸入法官方下載地址
http://www.sogou.com/pinyin/
作者: wangfang81    时间: 07-11-12 2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常败将军    时间: 07-11-12 21:42
响应国家号召坚决不用,只要认得就行了。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2 22:18
國家也沒有讓徹底不用啊,現在的打字其實都是在認字(除了五筆打字),挑選那些個備選字詞其實就是在認字,所以好多經常上網的人認識字而不會寫字(提筆忘字)。

我們與其坐等打字會讓我們寫(簡體)字的能力退化,還不如利用打字讓我們認(繁體)字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們都打繁體字,這樣大家相互之間看貼回貼的同時就都鍛煉了認繁體字的能力,這樣多好


PS~國家半個世紀的簡體字政策其實已經讓傳統文化產生了斷層,在推動全民獲得知識文化的同時,和傳統的古代文明產生了鴻溝,我們不是簡單地歷史學習者,我們將來都是歷史的研究者,不把自己融入到5000年的文明當中怎么才能真正談到研究呢,我們上網打字完全不是在寫字,寫字我們當然要用簡體字,與其抱著古代漢語和說文解字去學習怎么認識繁體字,還不如利用軟件就在這里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地提高我們的識字能力呢,只是個建議,呵呵~在浩瀚的中國互聯網上,我們很難找到試讀繁體字的機會,當然可以去臺灣和香港的網站看帖,但是這樣又無形中添加了需要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網站的負擔。我們現在就可以利用手邊的利器相互幫助這樣既經濟實用而且又有趣味,不是更好麼o(∩_∩)o...
作者: rnlm    时间: 07-11-12 2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常败将军    时间: 07-11-12 22:54
多去港澳台的网站逛逛,基本上都认识了
作者: yanagikoi    时间: 07-11-12 22: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2 23:04
不是讓大家用文言文發帖回帖,那樣太不實際了,我是建議大家把想要打上來的字用繁體打出來就行了,內容還是你平常的語言習慣
PS上傳的資料和轉帖內容不在這個建議的范圍之內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2 23:15
标题: 汉字不能一味地求简也不能一味地“复古”(轉帖)
由于汉字是传承文化的信息载体,是整个汉民族文化的构成因子,只有对汉文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才可探骊得珠地掌握汉民族文化。研究中国文化而不研究汉字是难以想象的,学习中国文化不理解汉字的深刻内涵同样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汉字简化运动,造成了汉字“失血”过多,造成了汉字文化信息的大量流失,同时也造成了文字和文化的断裂。其突出的特征是年青一代越来越丧失对古汉语的了解,甚至丧失了对繁体字的认知能力,大部分人已习惯用简体字进行交流,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比如“医”,繁体为“医”或“毉”。繁体“毉”字从殹,从巫;“医”从殹,从酉。“殹”是治病时的叩击声,“殹”中有“殳”,为敲打,代指调药用的木棒或拍打、敲击、点穴、推拿、按摩等手法。“巫”为巫医,“毉”从巫,是因为医与巫初期是合二为一的。“酉”本义为酒坛子,“酉”为酒的本质,酒为药引子或指熬药或酿药酒用的罐子,所谓“无酒不成医”。“医”从繁体到简体的演变,其实就是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不断的受到西医影响的一个折射。它的简化意味着现代中医逐渐弱化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针灸、按摩、推拿、砭针”等整体诊疗医治的方法,有意无意地实践了“西医是治人的病”的局部诊治理论,远离了“中医是治病的人”的全局诊疗优良传统。所以,简化后的“医”更多地体现了中国现代医学的现状。要保证汉字能够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一味地求简或提倡“复古”——恢复使用繁体字,都是极端且不符合实际的做法。而今人仅把简体字当成一个个枯燥艰涩的符号,对汉字的滥用、错用、误解、误读比比皆是。

作者: ej87    时间: 07-11-12 23: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j87    时间: 07-11-12 23: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2 23:52
标题: 与楼主商榷
先说下“简体字”跟“简化字”的异同。历代都有“简体字”,如山岳的“岳”,是先有“岳”,后有“嶽”。两字对举,“岳”为简体字,“嶽”为繁体字。而解放后,作为文字改革的第一步的简化汉字,统一把“嶽”简化为“岳”,不再使用“嶽”。此时,则称“岳”为“嶽”的简化字。简化字有一部分是直接从繁体中简化出来的,属于“无中生有”,如“淚”简化成“泪”等。在同音替代现象(共有102组)中,不但包括在历史中并存的繁简字合并简化,还包括在历史中并不相干的两字,简化成一字,如:“发”是“髮”与“發”的简化,以及意义上有关联,但范围有些区别的字,如“才”是“才”与“纔”的简化,后者不能用作“纔能”,其余情况能与“才”通用。

要承认能熟练使用繁体字确实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基本功之一,老先生们(如张舜徽、钱钟书)出书时,也往往执拗的选择繁体竖排左开的方式。不过楼主是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论坛上考历史研究生的朋友,方向上并不都是古代史、考古学之类,也有选择诸如外国史之类方向的朋友。
2大家在考研时访问论坛,时间都很宝贵,没必要纠结于繁体字、简化字输入、转换一类小问题上,统一用简体有利于提高效率。
3使用简化字,是有国家政策规定的,考试时也是用简化字答题。
4现在的输入法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繁体输入时的一些问题,如在繁体中“后”与“後”两字的适用范围判断上,容易出错之类。
5日常使用,简化字确有易识别、书写快等特点,至少在大陆已经推广开来,没必要又走回去。如果是为了研究需要,小范围使用繁体字,借用语言学术语打个比方,好比文字上使用“社会方言”,那自然是很好的。

说明下,本人报考方向也属于传统学问之内,很同意楼主所说繁体字对阅读古籍的帮助很大的观点,相信有心于传统文化的朋友们也都会像楼主一样,想很多方法来刻意锻炼自己的古籍识读的能力,楼主可以放心。
作者: 青松qs    时间: 07-11-13 00:10
学历史也不一定要用繁体字啊,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哦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00:33
标题: 回复 #13 四废书房主人 的帖子
難怪現在都說中國文化斷層,連自己人都對自己的歷史不認同(是因為臺灣人用繁體字?還是日文里有繁體漢字?),不論學什么專業的同學認識自己的漢字難道是錯么,閱讀繁體字會造成浪費時間?看來的確像11樓的同學說的那樣,有心理障礙,是對5000年漢字演化的心理障礙。

我這里說的簡體字是現在大眾觀念當中的“簡體字”,也就是我們現在一般意義上使用的“用簡體寫法寫出的漢字”(《現代漢語詞典》)并不是要提出和“簡化字”相對立的概念,而樓上則是自己非要把簡體字和簡化字拿來比較。

其次,你所說的“选择诸如外国史之类方向的朋友”難道就可以理所應當地不在乎繁體字的識讀了,如果這樣的話學習古漢語和中國古代歷史的朋友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不會英語”,可是這樣實際嗎?

第三,大家的時間是很寶貴,但是我們是考研的人,不是考研的犧牲品,考研為的是什么,僅僅是文憑?考研為的是可以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受到更高層次文化的熏陶,真正全方位提升自己,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占取有力形勢,這才是根本,中国有40%的人不认识繁体字,這才是我們這些學習歷史的人應該感到悲哀的地方!一個只為考研而考研的人何談熱愛歷史,一個對繁體字談虎色變的人何談熱愛中國文化,一個連漢字都懶得認真研讀的人何談研究歷史!

第四,一個人,一個中國人,一個自認為了解中國歷史的人,對繁體字表現出的冷漠是令人吃驚的,我們在論壇里發帖回帖,這并不影響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簡體字,也不會影響我們在考試答題時使用簡體字,我們現在的社會可以識讀繁體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以至于很多古代史的教授慨嘆于現在的大學生已經讀不了古代文獻了,是啊,如果連我們自認為是研究歷史的人群都對繁體字表現的冷漠和嗤之以鼻,那還何談繼承,何談研究?

其實,我在這個帖子里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首先是“建議”,很委婉沒有任何強加于人的意思,其次說了是為了“相互幫助”給大家更多的機會讀一讀繁體字,這個“給”不是任何人的恩賜和施舍,而是一種相互的協助。

對繁體字不屑一顧不能證明什么,當然我理解你對繁體字的冷漠,這很符合一個為考研而考研的人的心理——實用主義,我們在這里用繁體字發帖回帖,不會對國家的大政方針造成影響,更不能可憐地繼承博大的中國文化。對于一個真正熱愛中國文化,認同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人,一個準備將一生獻給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來說,用鍵盤敲出幾個繁體字看看別人用繁體字回復的帖子,簡直是一杯糖水倒進了大海。與其被歷史忘記,還不如在上網看帖回帖的小事上稍微地感受一下那個已經基本被忘卻的過去,以慰祭自己因為功利而漸失的靈魂……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00:42
如果這個建議這樣讓諸位反感,我可以收回,畢竟它只是個建議而已,但是我還是會堅持使用繁體字發帖回帖,而且會逐步地將我以前發過的帖子轉換成繁體字,也許有礙于個別人的觀瞻,甚至耽誤了個別人的時間,那他大可選擇他認為簡單實用,張嘴就來伸手就有的內容,我知道自己的堅持影響不了什么,我只是喜歡繁體字,喜歡那些充滿故事的文字,我的手下可能寫出的仍然(也必然)是簡體字,但是我會在任何能抓住的機會中努力傾聽那5000年的故事!
作者: rnlm    时间: 07-11-13 01: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01:05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3 01:03 发表
建議何需收回?
又不是強制措施,不需要收回。
然而,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一個有良心有教養的中國人,仍然會很自覺的採納這個建議。

非常感謝你的理解(*^__^*) ……

不過這個如果提升到中國人的教養和良心,未免太大了o(∩_∩)o...
作者: rnlm    时间: 07-11-13 01: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02:10
不過文字還是要向簡化發展,我們學習繁體字是為了向古人學習,這是繼承,還要發揚,當然就是要向更多的人傳播,簡體字比繁體字更利于文化的傳播,我們可以允許接受文化的人只能讀懂簡體字,但是我們作為要繼承和研究歷史文化的人,還是要深入進去才行,否則何談繼承

文明不會因為忘卻歷史而消亡,文明只會因為不重視歷史而倒退,研究歷史不能只停留在身邊,更應當深入靈魂,繁體字只是歷史的載體而已,然而就是這個載體也在被人們遺忘,中國人現在的文化自卑感正來源于此,發展是大勢,簡化是所趨,只有厚積才能博發,而這個厚積正是古代的中華文明,古人沒有錄音機沒有電腦光盤,記錄文明精髓的載體就是這一個個方塊字,在大眾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簡體字功不可沒,但是僅僅靠這個來研究幾千年的文明,那就太荒謬了,所以作為一個面對即將敞開的歷史研究大門的繼承者,我們還是要通過這最最基本的載體從靈魂的深處和她融為一體,去揭示她最最美麗的一面,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國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3 08:52
标题: 再与楼主商榷
前面《与楼主商榷》的帖子,可能有部分地方表述不够清楚,在这里解释下,并进一步说说我的观点。

1我前面提到“简体字”与“简化字”的差异,并非有意来钻牛角尖。只是,要较好的识得繁体字,并能在古籍阅读中做到无障碍浏览,必须了解一点文字学的知识。在历史学家里,据我所知罗振玉、王国维、张舜徽诸先生都对文字学有深入的研究。大家弄清这个差异,对古籍阅读、做研究是有帮助的。至于民众的“简体字”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大去管它。

2感谢楼主提供《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简体字”的解释。不过我查了手头上2005年六月第五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它在“简体字”一条下有举例:“如刘(劉)、灭(滅)等”。而“刘”字乃宋元俗字,“灭”是其本字,所以,他关于“简体字”的解释与我的解释是一样的,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未能讲得很清楚。而同页(页668)“简化汉字”、“简化字”条,也正与我的“简化字”解释相对应。正由于此,也证明了我一开始提“简体字”与“简化字”的差异的必要性。

3我不太同意你在“其次”一条中打的比方。我们确实要学习英语,一来,它是由强行规定的,比如你不学它,也不学其他的外语,是没办法进大学、拿文凭、读研究生等,如果没有这个规定,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只会在自身确实有需要时,才学习外语;二来,“繁体字”是汉字的一种写法,和它对应的应该是英语的拼写方法,而不是英语。英语是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并不等于语言,文字的写法更不等于语言。古英语的拼写方法不尽同于现代英语的拼写方法,楼主的比喻准确来说应该是:选择诸如外国史之类方向的朋友可以理所当然的不在乎繁体字的识读,学习古汉语和中国古代历史的朋友也可以理所当然的不学习古英语的拼写方法。这样一来,我觉得于我的观点很贴切。

4关于你的第三点,我们并不是考研的牺牲品,我很赞同。不过我不认为,读研能让我们占据就业形势中的有利形势。对某些专业是这样,但像我打算考的古典文献学,读个研并不比我的本科文凭好找工作。

5首先,我不自认为了解中国历史,我只说自己报考的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内。其次我对繁体字也并不冷漠,具体表现在:
a我阅读的书目,都在可能情况下,选择繁体竖排左开的版本。我前面就说了“相信有心于传统文化的朋友们也都会像楼主一样,想很多方法来刻意锻炼自己的古籍识读的能力,楼主可以放心。”
b我上一个学年学文字学的时候,还刻意练习了小篆。
c在学习思考上碰到问题时,尝试从字形的角度来思考。这要求我必须不断的了解繁体字,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字学。

6我知道楼主是建议,我并没有否定楼主用繁体字发帖、回帖的行为。我仅仅是就我选得的“我不同意”一项来发表意见,与你商量。

7我并不是个“实用主义”的人。如果我真是实用主义,我何必选择“古典文献学”这个方向?我也在亲身参与对古典文化的实践,如:我每周都会去票京剧,我也听昆曲,和朋友也会用文言文发短信,有时候甚至用下通假字等。我并不明白,楼主何以凭我上述观点,断定出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12:35
标题: 回复 #21 四废书房主人 的帖子
既然這樣,還是那句話,那就自愿好了
能做到樓上這樣還真不容易

另外你在意見建議版的帖子我看了,歡迎你來freekaoyan做文學考研版版主[s:2]
http://bbs.freekaoyan.com/forum-169-1.html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3 18:45
多谢楼主,你们历史版很热闹,所以经常来转转。
兄继续使用繁体回帖,需要注意个问题:有些字有常用形式,兄需注意一二,如:“这里”繁体通常写成“這裏”,“升”用“昇”是相对“正宗”的,因为“升”是后出的俗字。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大部分输入法在输入繁体时仍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需要注意。目前比较好的字形输入软件应该是逍遥笔,不但能输入繁体字,小篆、金文等也能输入。另外,台湾实际上也进行了文字改革,对很多字形进行了统一,只是并没有简化成大陆这个样子,如“里”台湾作“裡”。英国等西方国家也有过文字拼写改革,英国现在使用的拼写方案是四百年前颁布的。
最后祝兄在使用繁体中不断进步!

[ 本帖最后由 四废书房主人 于 2007-11-13 19:31 编辑 ]
作者: rnlm    时间: 07-11-13 18: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18:56
标题: 回复 #23 四废书房主人 的帖子
我之所以用繁體 是因為老是在網上泡,打字多于寫字,所以提筆忘字經常發生,加之喜歡閱讀古籍,所以才想通過這個方法讓某些繁體字“混個臉熟”,即使是古文里常用的繁體字,用這個方法也不至于長期浸泡于網絡而任其生疏,以前歷史版也非常冷的,和文學版差不多,希望你能到文學版做版主,另外你說09年考研,不知道是什么專業,但不管怎樣,freekaoyan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地方,我們的論壇比起同類論壇少了漫天的廣告和賣資料的騷擾,希望你能來文學版幫助大家o(∩_∩)o...
作者: 海豚宝贝    时间: 07-11-13 18:56
雙手贊成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3 19:08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3 18:52 发表
是「這裡」,不是「這裏」。「升」與「昇」也並不通用,比方說作為量詞,「一升」不能寫作「一昇」。

所以說,即使撇開以槍桿子推動簡體字的險惡用心不談,簡體字本身也是拙劣無比的,而繁體字顯然更精確。類 ...

呵呵,,「一升」不能寫作「一昇」这个,打的时候忘说不能通用的情况了,我指的是作动词的情况,谢谢指出,惭愧!
“這裡”的“裡”是台湾正体写法,我在上面的帖子例说明了,打的是“(衣里)”,当时要赶着去吃饭,有点急,好像没找到,就拼字凑合用了,现在把它改过来,呵呵。“裏”在古籍中使用情况感觉要超过“裡”,不知rnlm兄以为然否?

[ 本帖最后由 四废书房主人 于 2007-11-13 19:32 编辑 ]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3 19:10
标题: 回复 #25 leonhl 的帖子
小弟打算考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古典文献学专业。
不知老兄打算投考哪里?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20:18
歷史
作者: relaxer    时间: 07-11-13 2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3 22:44
有些学科是要求用繁体的,比如古汉语。
作者: rnlm    时间: 07-11-13 2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ouzaiyunlideyu    时间: 07-11-13 22:56
不是學歷史的,對古漢語也沒什么研究

對于繁體字,只是單純的喜歡,覺得看上去很美,尤其寫在紙上

遺憾的是會寫的字很少,大多只是認識。。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23:17
标题: 回复 #30 relaxer 的帖子
30樓寫“術”的情況就像是簡體字里寫“树”(樹)字一樣——我是做教師工作的,學生中類似這樣的現象太多了o(∩_∩)o...

同意30樓的說法,歡迎你參與討論,看到你是新加坡的IP,估計在使用漢字上和我們的情況應該差不多,但是在使用上新加坡對繁簡漢字的規定應該沒有這邊嚴格吧,其實在網絡上我們使用簡體字很多時候也出現錯誤的使用,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

不錯,打字和寫字調用的是大腦不同的區域,如果說因為打繁體字就一定會讓我們出現日常使用上的誤用,那就相當于說用手機就一定會得腦癌一樣荒謬。我們如果能耐心地多看看多熟悉熟悉,讓繁體字的形和我們熟悉的簡體字的形相融合,這是非常有利于我們了解文字的演變和文化的發展,這對我們閱讀古籍是非常有用的。

我們當然不可能像那些使用繁體漢字的國家和地區那樣熟練地使用或者說運\用繁體字,但至少我們作為歷史的研究者應該(也是最起碼)把繁體字當作自己的好朋友,去主動接觸和認識,所以不管別人對經常使用繁體字的看法如何,作為將要打算畢生和5000年的故紙堆打交道的歷史準研究生們來說,應當從現在開始就給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起繁體漢字的框架,利用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來熟悉和接近它。

另外,還想對30樓說的是,漢字的簡化是漢字發展的趨勢,很多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也認識到了這樣的情況(比如新加坡),簡化了的漢字更有利于傳播文化,而歷史的研究者做的正好就是這個承前啟后的工作,簡體漢字其實比繁體漢字有很多傳播上的優勢,就拿書寫速度來說就是繁體漢字所不能比的。我們既然選擇了和歷史打交道,就不可能脫離和繁體字打交道,而作為一個面向全球化發展的一代人,固守繁體字也不見得有什么益處,所以就像我在10樓轉的那個帖子中說的那樣——汉字不能一味地求简也不能一味地“复古”。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3 23:35
楼主以上的发言十分精彩,切合我心!
作者: informationr    时间: 07-11-13 23:36
使用繁體字!
堅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3 23:52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3 22:51 发表
其實繁體還有一好處。大家都知道,筆劃越少,越難寫好。一個「之」字,難寫無比。那麼,手寫時,繁體就合算多了,容易讓人感覺你的字漂亮——至少不難看。


我似乎不太認可你的這個看法,繁體字是在結構上比較豪華,筆畫多了也顯得飽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簡體字比起繁體字來說又多了簡約的濃縮美,大家知道事物的發展大都是由簡入繁,再由繁入簡交替發展,其實簡約而不簡單,比起甲骨文的簡約而言,現代簡體字富含的人類的智慧是不能斗量的。古人對簡約的美也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能說唐代张旭、怀素還有東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那簡約到極限的草書就不漂亮么。繁體和簡體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筆畫多記憶和書寫起來難免出現錯誤,這就是為什么古籍中那么多通假字。我并不覺得繁體字寫出來就一定比簡體字好看,更何況一篇繁體字的文章里,真正和簡體字有區別的“繁體字”其實也沒有多少,這就是為什么大陸的同學即使沒有專門接觸過繁體字,也能在一段簡單的古漢語中八九不離十地讀出繁體字的原因,而與之相反的臺灣香港等地的朋友閱讀簡體字就像是在看草書一般不能繼續,蓋因簡體字是繁體字的發展而來所致!這個環節正是漢字由繁入簡的變化(或者說進化)。
作者: rnlm    时间: 07-11-14 00: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4 01:11
标题: 回复 #38 rnlm 的帖子
關于是否能寫好某個字,當然是先入為主導致的,關于“術”你一定會堅信繁體的更容易寫好,而就連小孩都可以看得出——“术”更不容易寫錯。

關于簡體字的“智慧”我可以告訴你,簡體字把很多繁體字的形勝部分做了簡化處理,漢字是表意文字,從古至今一直都在不斷地簡化,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都是在不斷地簡化,很多筆畫都經過了最初的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進化,而融入的是更多的人類的抽象思維,而簡體字就是這一發展的新趨勢,文字是為了傳承文化的載體,如果搞得很復雜,和普通大眾有距離,怎么能肯定它就可以很好地起到載體的作用呢,五四運\動將文言文拉下了神圣的寶座,簡體字實現了上億國人的脫盲,我們自豪的古代文明其實說到頭是一種精英文明,只有少數的人可以繼承和發揚,這和統治者的文化專制有關系,當然你可能要說大陸的簡體字政策也是一種文化專制,但是簡體字實現了為上億中國人擺脫文盲的奇跡,很難想象當初如果讓世代種地的老百姓去放下鋤頭拿起筆桿,在之上描畫筆畫繁多的繁體漢字的情景,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出現了要求漢字整體簡化的呼聲,簡體字實現了中華文明由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的轉變,這難道不是智慧么。

曾經有一段時間(民國時期),有人因為繁體字不利于大眾教育而提出要漢字拉丁化,也就是用字母文字取代方塊漢字(像越南那樣),但最終漢字還是通過自身的完善(簡化)達到了大眾教育的目的——適者生存也許也可以套換到這里。

繁體字由于其美觀大氣,會勿庸置疑地在中華文化中存在下去。但是,從小學習繁體字是有害的。首先,繁體字難,但絕對不適合學齡兒童。在識字初期,記住繁體字所需要的時間是記住簡體字的2-3倍,這個是有人專門做過試驗的。

不過你的最后一句話還是很值得我們所有使用漢字的人思考的,計算機的大量使用讓我們已經習慣認字而不是寫字了,不管是簡體還是繁體,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讓古老的文化在全世界面前煥發出新的光彩——這不單是我們的義務更應當是我們的責任!
作者: relaxer    时间: 07-11-14 0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4 01:25
标题: 回复 #40 relaxer 的帖子
另外我覺得很奇怪,為甚麼在論壇上看繁體覺得特別擠,不好看呢?


估計Discuz的簡體字論壇系統默認發帖回帖都是簡體字吧,同樣的字間距筆畫一多自然就會覺得比較擠了,我不怎么上臺灣香港等地的論壇,不知道同樣使用DZ系統的論壇在這些地區的默認設置是怎樣的,如果有相關數據的話我會建議freekaoyan的站長給有需要的版面專門進行設置的。
[s:2]
作者: relaxer    时间: 07-11-14 04: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4 11:48
原帖由 rnlm 于 2007-11-14 00:05 发表
在下談的不是哪一個更美,而是哪一個更容易寫的美。草書與楷書,哪一個更容易學好?
而筆劃多者,顯然更容易處理。就舉上面某位同學給出的例子,「术」和「術」,哪一個更容易寫好?

至於簡體中的「智慧」, ...

繁体字异体过多,实际上也给认读造成了困难。大陆没有对繁体字进行针对性地整理和统一。况且有些古书中已经采用了不少俗字。台湾之所以把“裡”作为正体,就是因为它在民众中已经用得很多了。你可以注意下,《康熙字典》这种以经史书籍为选字释义标准的字典中,是没有收它的。实际上繁体字简化时,几乎每个字都是有来历的。简化字引起争议主要是由于同音合并现象,尤其是同音但意义互不相干的字合并简化的现象。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简化字有部分实际上来源于繁体字草书的楷化,如“头”字。这说明前人已经在努力提高书写速度,也并不太在意草书后还有没有保留原来构字的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四废书房主人 于 2007-11-14 11:59 编辑 ]
作者: 四废书房主人    时间: 07-11-14 11:53
原帖由 relaxer 于 2007-11-14 04:24 发表
我感覺免費考研的字本來就比別的論壇要小一點點,所以看起來有點擠。另外,宋體也會比臺灣常用的明體略顯擁擠,原因不明。如果論壇能把字體設置成12或繁體一律給新細明體應該就沒問題了(簡化字用明體會很奇怪, ...

是字体设置的问题,前段时间我弄一个《西湖七月半》的讲义,繁体用的就是12字体,很漂亮,不过我的word似乎没办法直接输入这种字体,只能用格式刷。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1-14 16:44
原帖由 relaxer 于 2007-11-14 04:24 发表
我感覺免費考研的字本來就比別的論壇要小一點點,所以看起來有點擠。另外,宋體也會比臺灣常用的明體略顯擁擠,原因不明。如果論壇能把字體設置成12或繁體一律給新細明體應該就沒問題了(簡化字用明體會很奇怪, ...

如果會員的電腦里沒有新細明體,那不還是顯示的是默認的宋體么
作者: yuanyuxin    时间: 07-11-15 21:13
我还是考虑考虑吧。!!!
作者: evan1983    时间: 07-11-20 19:13
雖然我不常來這里
但我還是很支持使用繁體文的
SOGUO的拼音輸入確實很好用
作者: wjf222    时间: 07-11-21 00:21
可以,最好是历史版面能自动转换。
作者: zhangxiangong    时间: 07-11-22 10:12
似乎不大妥


作者: 古丘    时间: 07-11-23 10:06
那要是學世界歷史的,還要用外文麽?[s:10]
作者: mimosa_hsu    时间: 07-11-24 10:26
支持樓主~~
作者: mimosa_hsu    时间: 07-11-24 10:31
有一個方法比較簡單。點擊右鍵編碼,再點擊西歐(ISO),就可以打出繁體字了。前提是要用微軟拼音,把字符集改成繁體字。大家可以試試……

[ 本帖最后由 mimosa_hsu 于 2007-11-24 10:33 编辑 ]
作者: miaoseng    时间: 07-12-8 22: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onhl    时间: 07-12-13 22:33
原帖由 miaoseng 于 2007-12-8 22:18 发表
我建议大家以后都竖着写字,同意的举手

而且是要從右往左寫,不能加標點符號 (_ _ )!!
作者: qcwayne    时间: 07-12-13 23:25
标题: 我的看法
那看大家用的时候那种方便就用那种吧
再说很多都在用智能输入 关键在拼音的
还有大家以后去念书时候 看古代文献自然就会去想办法的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