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84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新闻报道策划
 2.2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记者修养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史述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新闻采访写作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刘海贵著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书是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新闻采访写作学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更新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补充的内容,均可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新闻传播类(www.100xuexi.com)提供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等各种新闻传播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刘海贵著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新闻采访写作学的师生参考。


内容预览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1.两类代表性的诠释
(1)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2.当前比较科学、准确的诠释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有些形式的调查研究时间跨度较大。
(3)项目的突发性
新闻采访除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和准备之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具有突发性;调查研究的许多项目则经过预先准备。
(4)需要的广泛性
人们对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地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的社会需求没有这般广泛,只需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即可。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采访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要满足人们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其他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调查研究人员则只需对某些专业知识要求精深些。
(6)活动的艰辛性
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则相应较高;一般的调查研究艰辛性程度相对较低。
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从形式上分新闻采访主要为下述十种:
(1)个别访问
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该形式的好处是: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采访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此形式的好处是: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3)现场观察
俗称“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则强调记者必须深人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4)参加会议
一般会议都是集中总结、筹划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包括成效、经验、教训及问题等,与会者聚在一起讨论、建议,然后对下阶段的工作作出部署,所有这一切,往往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
(5)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如解释性报道、调查报告等。
(6)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7)改写
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8)问卷
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在街头或挨家挨户发送到有关受众手中,外地的受众可将问卷邮寄其手中。
(9)电话采访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电话采访可能是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渠道。在很多情况下它往往补其他采访之不足,使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
电话采访实施时应当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是: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主要为下述6种: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四、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是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由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大类组成。
1.消息
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所有新闻媒介新闻报道的主角,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称其是“报纸的心脏”。
2.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1)消息与通讯的相同之处
消息与通讯的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
(2)消息与通讯的不同之处
①表现对象不同
一般情况下,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
②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以叙述为主,要讲究简洁、明快,不要过多描写、议论和抒情。
通讯在以叙述为主的基础上,主张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各司其职。
③人称不同
消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记者不直接在新闻表述中出现。通讯则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兼用,特别是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一般常采用第一人称。
④结构布局不同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不同
消息因为简洁、单一,故篇幅较短,通讯涉及的方面较繁杂,篇幅相对较长。
五、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
2.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
3.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讲,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84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4 22:39 , Processed in 0.08299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