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13小时高清视频】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14 19:50
标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13小时高清视频】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304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篇 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二篇 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内容预览
第一篇 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一部分 参考教材及教辅
一、参考教材
本科目近年不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已考上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所选用的教材以及通过分析本科目历年考研真题,推荐以下参考用书:
1.《传播学纲要》(陈力丹 闫伊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5.《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陈力丹 王辰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或《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6.《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丁汉青 支庭荣陈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喻国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9.《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喻国明著,新华出版社)
10.《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喻国明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11.论文部分:喻国明、陈力丹近两年写的论文要全部看下
二、教辅(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命题规律分析
一、人大考研新闻传播史论试卷分析
1.所考科目
本《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所有专业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理论、新闻理论、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传媒经济学以及近年的学术热点。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传播业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识记中外新闻史上的重要媒体、人物和事件,对不同时期重要国家新闻业的发展有较准确的了解;传媒经济学常结合业界动态考察,考生应对学术和业界热点有所关注,能够用传媒经济学的知识分析这些问题。
传播理论:分值最重的科目,一般是对大众传播经典理论的考察,比较基础注重知识储备,近几年出现了新考法,即不只是记住知识点,而要就某个方面深入分析,如它的影响因素,考生不仅需要背记,更要深入理解。
新闻理论:分值也较大,一般是新闻理念、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方面的问题,和业界结合较紧,会针对新闻实践中的不规范行为出题。
新闻史:分值较为稳定,一般在20~30分之间,一般考察比较重要的新闻媒体或事件,不会为了难倒学生而出偏题。
传媒经济学:灵活性较大,可能与学术前沿结合出题,建议考生把《传媒经济学》教材里关于媒体的部分都掌握,即使有一些看起来略过时的话题,也有可能考察。
学术前沿:近年来的比重较大,这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考生要把相关论文仔细看过。
2.题型设置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3.分值设置
综合卷150分,考5科,但每科分数不等。一般而言,传播理论和新闻理论最重要,其次为新闻史,传媒经济最少,近两年增大了学术热点的考察,各科题型和分数有变化,大概是史论四科各有一个名词解释和一个简答题,传媒经济学有一个名词解释,论述题可能是史论,也可能是学术热点或业界动态。
4.试题特点
考察基础:人大新闻考研一向注重基础,考题相对简单,2011年划分学术和专业硕士后,考题更强调基础知识,更关注学术热点。但基础并不意味容易,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有准确深入的了解才能拿到高分,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每个点都说了但就是没有抓住核心,而要理解性记忆,这考验的就是积累,基本功是长期思考才能练成的。
结合学术与社会热点:此前的考题会出现一些结合社会现实谈的问题,如论述题给出材料,要求就材料分析某个问题,但现在多为学术热点的探讨,特别是微博影响的分析。这一方面说明了学术热点的重要,教材滞后没有反映,就体现在考题里;另一方面考生不能因此忽略社会热点,学术前沿已经连考几年,结合现实谈理论的考题以后一定会出现。
二、考研真题命题规律
(一)名词解释,考察重要知识点,关注学术热点
名词解释,一般是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四科各考察一个问题,包括重要事件、人物或理论;还有考察一个学术前沿概念,有时会考一些冷门知识。
具体作答方法:这部分基本是送分题,非常简单,都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答题时把时间、人物、意义等基本要素答齐就好了,不用写太多,很多考生都是在这部分写过多内容,导致后面大题时间不够。
示例:2012年新闻传播史论
1.世界新闻报(英国)(外国新闻史)
2.癸丑报灾(中国新闻史)
3.沉默的螺旋理论(传播理论)
4.新闻框架(新闻理论)
5.社交网络(学术前沿)
(二)简答题,考察基础知识块,注重分析理解,需要归纳、对比和整合
简答题,一般也是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四科各考察一个问题。简单题和名词解释的不同,就在于名词解释只是一个点,而简单题要宽泛得多。简答题题干就体现了这种区别,可能是分析某一个时期的某类媒体发展状况,可能是几个媒体或理论的对比,可能不同科目结合考,也可能只是考察某个理论。无论题目如何,简答题都需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归纳、对比和整合所要分析的问题,而非简单的事实罗列。
具体作答方法:尽量答得细致全面,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写,如果实在肚里没“货”,就临场发挥写常识性的东西,但切忌胡编乱造;不管什么题,如果题目涉及专有名词或经典理论,要先解释之,再答题目的要求,如对比,或分析理论的某个方面;史实题,如果记不得题目要求的内容,就答能与这个主题扯上关系的知识点,不能空着不写。
示例:2011年新闻传播史论
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新闻理论,关系题)
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传播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的一个方面,确实理解这个理论才能说清楚)
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新闻史,典型的“知识块”)
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外国新闻史和传媒经济学结合考察)
(三)论述题,利用基础理论,分析热点学术和社会问题
论述题考察得较为灵活,有对某个理论的深入探讨,也有结合社会现实分析理论,还有纯粹的学术前沿问题,是分值比重最大、最能拉开档次、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部分。
准备方法:分析理论考察的是知识理解的深度,非一日之功,考生只能逐渐积累;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是可以做准备的。
①喻国明和陈力丹老师近年的论文一定要看,往往就是考点,有余力的可以浏览人大新闻的《国际新闻界》,学术是共同体,了解以人大新闻为核心的圈子关注的问题。
②新闻业和当年热点问题的归纳整理,是考生在12月份备考需要留意的部分。但这个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精力,人大一般不会特别针对热点事件,为了防止猜题还会有意回避,考生大概了解一下即可。
具体作答方法:
示例:
2011年新闻传播史论
1.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主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新闻职业带来什么影响?(学术前沿,较为灵活,主要靠考生平时的积累)
2.分析中国传媒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绩效。(材料是一段外国人的话)(业界和学术动态,总体形势而非热点,考生可能准备不到,主要靠平时积累,但这道题言之成理即可,难拿高分,但也不会太低)
2012年新闻传播史论
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新闻业热点,胡锦涛在人大讲话一定会考,考生可围绕讲话内容做准备)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的一个方面,讨论要深入)
第三部分 复习策略与方法
(一)调整好心态
贵在坚持:考研复习是个毅力战,坚持下来你就赢了。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基本处于“闭关”状态,很多人就是受不了这个过程的枯燥和压力,中途放弃,或者不抱希望熬时间,因此,考研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只要认真准备坚持下来,不是坐在自习室睡觉玩手机,成绩一般不会太差,即使考不上人大,也能争取调剂到别的学校。备考中,考生觉得太累熬不下来,或者觉得复习得不理想考不上人大,就想一下如果放弃就是彻底什么都没了,连调剂的机会都失去了,之前的付出都白费了,只要还想考研就坚持下去,熬过这个阶段就好了。
一心一意:考研中还会面对另一个问题,要不要找工作。笔者认为,除非心理素质极其强悍、基本能做到不受外物干扰,正常人最好二选一。考研中找工作耗费的不只是时间,更重要的是分散精力,严重降低效率并破坏复习状态,而备考最需要的就是平稳的状态。对于应届考生,11月左右是最容易动摇的时间,这时找工作的人开始拿到offer,一些国字头机关企业开始招人,而考生经过几个月的复习,正处于似乎记得但不确切,最没有信心的时候,前途渺茫又有同学找工作正热闹,状态很容易起伏。这是难免的,但考生这时就需要毅力和自制力了,坚持过去就柳暗花明了。
做最坏的打算:考生一定要有失利的心理准备,任何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都有运气成分,不管准备得多充分,都可能出现各种意外,因此,考生要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但要有万一的心理准备。说起来容易,但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有意外,但还是要尽量说服自己,不成功则成仁的心态要不得,一是备考过程压力太大,另一是没有100%能考上的情况,与其出成绩当头一棒不如早有心理准备。
(二)规划整个复习计划
三遍复习计划:考研复习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这样长的时间不能没头没脑乱复习,必须要有规划,再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如果以半年计,专业课和英语是从一开始就要看的,政治可以9月份再开始;一般而言,专业课要过三遍,第一遍了解概况,第二遍深入理解梳理关系,第三遍理解性记忆,英语就是背单词和做真题,政治主要是背考点,并按个人偏好选择做题量。
阶段复习重点:①开始复习时,先背单词,看专业课教材,对考试内容有整体的把握。②暑期或最晚9月开始,先看各科真题,了解出题方向和思路;做专业课教材笔记,梳理知识点关系,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网;继续背单词,做英语考研真题;开始看政治,推荐风中劲草系列,总结得非常简明清晰。③11月下或12月初开始背知识点,看专业课的学术论文,考前稍微了解一下当年热点事件,保证考场上知道情况就行。④考前时间向政治倾斜,了解时政热点政策走向,为时事选择题和论述题做准备,肖秀荣的预测题一定要做。
整理自己的笔记:笔者建议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做笔记,不管是已经买了多少参考资料,能记到自己脑子里的才是有用的。笔记切忌照抄,而是先思考,理解了以后再写下来,这样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分析整理知识点的过程,写完后虽然不能背但已经做到理解消化了,之后再背就很容易了。笔记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方便不同知识点的对比归纳,提出自己的问题。笔记做完后就是最主要的复习纲要,除了核实一些知识点,以后复习就用笔记,自己写下的东西背起来特别快。
(三)合理分配各科目时间
人大新闻考研专业课有5门,但这5门分数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传播理论和新闻理论分值最大,学术热点近年很受重视,中外新闻史稍有降低,因此,备考时也相应要有所调整。
传播理论:内容最多最难,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功力,应该用最多的时间准备,并理解性地记忆而非只是识记。陈力丹的《传播学纲要》适合了解传播学概况,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重点看大众传播理论的部分,《传播学教程》大概翻一翻。大众传播理论是最重要的,技术决定论近年较热要掌握,人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做一些了解,人内传播、组织和文艺传播看个人兴趣。
新闻理论:主要看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要做到正文中分点的内容要都能背,每年几乎都会考到,还要看一下陈力丹老师这一年的论文,跟《十讲》对应理解。
新闻史:性价比低的科目,背记难度高,投入时间多,但可能考到的知识点仍是没有背过或者忘记的。考生可以只看最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媒体,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新闻业概况有大概了解,人大新闻只考最重要的,很少考冷门生僻的内容。考生可以找一份知识点归纳的笔记,网上下载或者找已经考上的人借,看个人时间和精力,尽量多背多看。
传媒经济学:只看教材里有关媒体的内容,涉及经济学的部分不用看,很多都太专业,不作为考研的内容。
学术论文:复习的重中之重,喻国明和陈力丹老师的论文,一定要认真看。喻国明老师该年写的论文,重要观点要背记,近年来考研题中的学术热点,几乎都在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中有体现。
(四)真题把握命题方向
注重英语与政治真题:考研真题中,英语和政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复习的指挥棒。
了解真题方向与难度:相对来说,人大新闻专业课真题的重要性没那么高,考生深入复习前看下真题,了解一下出题方向和难度即可。人大新闻考研题非常基础,就是教材加论文,五大科目知识点很多,真题只能帮助我们确定重点范围(前文已经说过),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用处。
第四部分 答题技巧
(一)留出10分钟
考试虽有三小时,但往往不够用,且考研卷子需考生自己打开,也会耽误时间。
小细节:因此,考生最好留出10分钟,把考试时间当成2小时50分钟,这样稍微超时一点也能控制,不会写不完。这只是个小细节,但对保证发挥出正常水平很重要。
(二)合理分配时间
总体时间把握与分配:专业课150分,包括名词解释5个40分,简答题4个60分,论述题2个50分;分数比重对应时间,大概一个名词解释10分,一个简答题15分钟,一个论述题30分钟,还有20分钟灵活运用。考生一定要掌握好答题时间,名词解释要收得住,论述题要能展开,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尽可能多答。
先答论述题:有人推荐先答论述题,笔者认为这要视个人情况。一般来说考生都会答不完,最后一题非常匆忙,而论述题分值又高,所以如果觉得自己答题慢,平时考试最后一题时间不够的考生,可以考虑先答论述题。但是,稍稍提前就好,考生需要先写一段时间,打开思路进入状态。
或先做部分名解与简答题:因此,考生可以先写名词解释和两三道简答题,然后仔细构思并作答论述题,最后再写剩下内容。
(三)注重基础知识点
考生拿到卷子,首先应该看一下题目,哪些会做而且很有把握,哪些不确定但能说一些,哪些根本不会。
不了解题:一般来说,完全说不上来的题目是很少的,区别在知道多少。如果遇到不太了解的知识点,不要慌,尽可能写和它有关的内容,如“微内容”(2010,2011)答不出来,可以答微博。
不确定题:如果不能确定正确性,这样的内容不要答,不要寄希望于老师没留意,人大老师阅卷还是非常负责的。
材料题:如果碰到材料题,尽量把材料往基础知识上靠,用理论解读材料,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脱开理论随意发散。
(四)注意卷面形式
卷面上很重要,高强度的阅卷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好的卷面一定能够帮助加分,字可以不漂亮,但卷面一定要干净整齐,至少保证卷面不减分。
一是,不乱涂乱划,写错了的内容轻轻勾掉就可以,最忌涂成一团黑。
二是,不乱穿插,漏写的内容补在后面,另写一点或者再强调一下,不重要的省略即可。
三是,多分段,给要表达的意思分点,一点一段,不要都挤在一起。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3049.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