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2017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安徽导游基础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13 16:18
标题: 2017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安徽导游基础知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373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安徽概览
 【考试目的】
 【大纲精讲】
  一、安徽省地理特征
  二、安徽省历史述要
第二章 安徽文化与民俗
 【考试目的】
 【大纲精讲】
  一、地域文化
  二、地方戏曲
  三、民俗风情
  四、节庆旅游
第三章 安徽旅游资源与产品
 【考试目的】
 【大纲精讲】
  一、旅游资源特点
  二、品牌旅游资源
  三、特色旅游产品
第四章 安徽旅游经济
 【考试目的】
 【大纲精讲】
  一、旅游发展格局
  二、旅游市场结构
  三、旅游产业运行
第五章 安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考试目的】
 【大纲精讲】
  一、旅游交通体系
  二、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三、旅游集散体系
第六章 安徽风物特产
 【考试目的】
 【大纲精讲】
  一、工艺珍奇
  二、土特产品
  三、名食风味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深入研究了国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纲,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各省(市、区)的命题特点,并参考大量权威的资料文献及相关法律法规,精心编写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系列”。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改革后使用国家旅游局统一编制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本题库是按照最新考试大纲要求,针对科目四《安徽导游基础知识》编写的配套题库。
本题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章节题库”,基本覆盖了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要点,旨在增强考生答题技巧,强化知识记忆;
第二部分为“模拟试题”,共有两套,可供考生检测复习效果,提高应试能力。本题库部分试题选自近年的考试真题,试题题型、难度与机考保持一致,对每一道题都给予了详细解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部分真题依据新大纲的题型要求做了适当的修订。
本题库与配套教材组合使用效果更佳。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安徽概览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安徽省地理特征、历史沿革等基本省情的掌握程度;同时检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或常识的能力,考生应善于将本章内容同省内各旅游区(点)的学习结合起来,把握安徽省重要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知识。
【大纲精讲】
一、安徽省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和区域面积
(1)地理位置(熟悉)
安徽,简称“皖”,地处我国东南部,跨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安徽毗邻六省,北部一隅与山东省相接,东部与江苏省毗连,南邻浙江省、江西省,西接湖北省、河南省。
(2)区域面积(掌握)
安徽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为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亦称皖北)、江淮(亦称皖中)、江南(亦称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2.人口民族
(1)人口(掌握)
①人口数量
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2015年安徽省的常住人口为6143.6万。
②人口分布
安徽省人口的分布密度,大体上按淮北平原、沿江圩区、江淮丘陵区、皖南山区、皖西山区的顺序依次减少。
(2)民族(了解)
安徽基本属于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0.5%,各少数民族散居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
3.行政区划(了解)
安徽省的省会为合肥市。截至2016年1月1日,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44个市辖区、55个县(表1-1)。
表1-1 安徽省行政区划
  行政区    下辖行政区  
  合肥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  
  芜湖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  
  蚌埠    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  
  淮南    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  
  马鞍山    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淮北    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  
  铜陵    铜官区,郊区,义安区,枞阳县  
  安庆    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怀宁县,桐城市,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黄山    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阜阳    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颍上县,界首市,临泉县,阜南县,太和县  
  宿州    埇桥区、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  
  滁州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  
  六安    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  
  宣城    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池州    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  
  亳州    谯城区,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  
4.地貌气候(掌握)
(1)五大地貌单元
安徽省的地貌呈现多样性特征,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地貌单元,即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①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位于省境北部,包括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和淮河以南沿淮湖泊洼地,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根据地貌类型特征,淮北平原又可分为黄泛平原、河间平原、沿淮湖泊洼地平原和淮北丘陵四部分。
a.黄泛平原
黄泛平原位于宿州、阜阳、毫州、淮北四市的北部,系黄河泛滥形成。位于砀山、萧县北部干涸的黄河故道是安徽省梨、苹果、泡桐等农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b.河间平原
河间平原位于淮河以北中南部地区,是由淮河左岸多条大致平行的支流,如洪河、颍河等沉积形成的倾斜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沿淮湖泊洼地平原
沿淮湖泊洼地平原是一个以滩地、水面为主的洼地平原,汛期常为洪水淹没,为淮河中游主要行蓄洪区。
d.淮北丘陵
淮北丘陵位于淮北平原东北部,一般海拔50~100米,少数丘陵海拔较高。
②江淮丘陵
江淮丘陵位于省境中部、淮河中游平原以南,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和一部分镶嵌其间的河谷平原组成。江淮丘陵地貌类型的分布区域为:
a.东部
皖东丘陵,海拔多在100~200米,以低丘为主;
b.中部和西部
主要是台地,中间有丘陵分布;
c.西部
大别山的山前地区,地表主要由沉积台地、剥蚀台地、谷地等组成。
③皖西大别山区
皖西大别山区位于江淮之间西部,由于山区内的丘陵也占有一定的面积,故称其为皖西丘陵山地更为确切。皖西丘陵山地是安徽两个山丘群集区之一,全区根据其地貌类型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中、南、北三部分:
a.中部
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密集区,区内山高、谷深、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北部
低山丘陵区,由于山丘间有一定范围的盆地和深谷地发育,是修建大型水库的良好场所。
c.南部
以低山为主,偶有中山出现,如天柱山,虽已接近皖西丘陵山地之南缘,但主峰仍高达1488.4米。
④沿江平原
沿江平原位于省境中南部长江两岸,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沿江平原可分成沿江西部丘陵湖沼平原、巢湖盆地、沿江东部水网圩区平原三部分。
a.沿江西部丘陵湖沼平原
位于铜陵以西长江两岸,虽以平原为主,但多湖泊、山丘。其北部主要地貌类型为岗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是以安庆为中心的沿江狭长平原,湖泊众多,主要湖泊有龙感湖、菜子湖、升金湖等。
b.巢湖盆地
由巢湖和宽窄不等的环湖平原组成,四周丘陵台地围绕,形态相当完整。
第一,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广阔,对沿岸城市用水,尤其是省会合肥市的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巢湖盆地,尤其是在巢湖沿岸地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自然风光绮丽多彩。
c.沿江东部水网圩区平原
即铜陵以下沿江平原,系长江及其支流和众多湖泊沉积而成的海拔大多在10米以下的低平原,地势坦荡,河网交织,湖塘棋布,主要湖泊有石臼湖、南漪湖等。
⑤皖南山区
皖南山区位于省境南部,总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皖南山区是安徽重要的林、茶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闻名遐迩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均产自该区。皖南山区按其地貌特征,可分为北部低山丘陵带、中部低山中山带、屯溪盆地、南部低山中山带、东北部丘陵带等。
a.北部低山丘陵带
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丘陵和低山的基岩组成十分复杂,其中对地貌形态有突出影响的是灰岩。灰岩从西到东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溶洞中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绚丽多姿,著名溶洞有贵池大王洞、广德太极洞以及石台蓬莱仙洞等。这些溶洞西连江西彭泽龙宫洞,东邻江苏宜兴诸洞,构成了我国长江下游喀斯特溶洞富集带。
b.中部低山中山带
为皖南山区的核心,著名的黄山、九华山、牯牛降等都位于本地带。由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地壳隆起十分显著,因而这一地带成为一片高起山地,尤其是在坚硬的花岗岩和部分变质岩分布地区,山体高度更大,如黄山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的海拔高度分别达1864米、1860米和1810米。
c.屯溪盆地
又称休屯盆地,位于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之间,其内部和外缘均有山丘。
第一,盆地中部地势比较平坦,沉积、堆积较厚,水源丰富,加之北有黄山山地屏障,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可以栽培柑橘。
第二,屯溪盆地不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而且山水秀丽,如休宁的齐云山。
d.南部低山中山带
位于省境东南边缘,即皖浙、皖赣边界线上,在地貌上为山丘群集区。
e.东北部丘陵带
包括皖赣铁路两侧及以东的宁国、广德、宣州、郎溪诸县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低山、丘陵、台地、谷地、盆地等地貌类型皆有,但以丘陵为主,平原分布比较破碎,是皖南丘陵山地与宣城—芜湖平原的过渡地区。
(2)气候
①气候分布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②气候特点
a.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梅雨显著,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b.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天气形势多变,地形多样,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风、雹、冻等灾害较频繁。
c.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年平均日照1800小时~25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00天~250天,年平均降水量773毫米~1670毫米,且在分布上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
5.河湖水系
(1)主要河流(熟悉)
①长江
a.长江安徽段长约416公里,人称“八百里皖江”。
b.沿岸平原广布,多支流和湖泊,水流缓慢,多汊道和江心洲。其中江心洲多达40多个,铜陵张家洲面积最大,约70平方公里。无为萝卜洲最小,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c.长江水情变化明显,每年四五月形成短期春汛,6月进入雨汛,翌年一二月水位最低。该段河流含沙量低,终年不冻,通航条件好。
②淮河
a.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省北部,注入洪泽湖。
b.淮河安徽段属淮河中游段,北岸是面积辽阔的淮北平原,南岸是绵延东西的江淮丘陵。沿岸多湖泊洼地,支流众多。河床平缓,河槽较浅,水面较宽,汛期易遭涝灾。
③新安江
a.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皖南山区,上源率水出休宁县六股尖,在屯溪汇合横江等水后称新安江,流经坑口、深渡、溪口等至省界街口镇入浙江省千岛湖,再经铜官水库至梅城汇入钱塘江。
b.新安江源于多雨的黄山山区南缘,水资源及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河床多由卵石、岩石组成,干支流滩多、水浅、流急,对航运非常不利,现新安江航道只能分段通航。
④青弋江
青弋江是长江南岸支流,源于黟县美溪河,北流接清溪河,经石台县、黄山区注入陈村水库,出水库后始称青弋江,经泾县、宣城、南陵、芜湖等市县,在清水镇汇水阳江后急转向西,于芜湖市注入长江。
⑤杭埠河
巢湖水系河流,位于安徽省中部,源于岳西县,流经舒城县,在肥西县三河镇与丰乐河汇合,东流入巢湖。杭埠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4050平方公里。上游河道宽浅多沙,下游河道弯曲,河床淤塞,宣泄不畅,汛期易患水灾,流域内有龙河口水库。
⑥滁河
滁河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最大的支流,源于肥东县中北部丘岗地区,流经全椒、巢湖、含山、和县、滁州、来安及江苏省江浦、六合等县、市,于大河口注入长江。滁河长269公里,流域面积7976平方公里。其上游多为岗峦起伏的岗丘地带,中下游多为平原、圩区。
⑦史河
淮河南岸支流,位于大别山北麓,源于金寨县西南豫、皖交界的伏牛岭,北流至犁花尖,始称史河。史河经霍邱、河南固始等县,至三河尖注入淮河,全长220公里,流域面积6720平方公里,安徽省境内长120公里。山区河流支流较多,水浅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上游还有梅山水库。
⑧淠河
淠河是淮河南岸最大支流,位于安徽省中部。东淠河始于岳西大别山北麓,西淠河源于金寨县天堂寨,至六安市两河口汇合,始称淠河。淠河流经霍邱、寿县,于正阳关注入淮河,全长260公里。东淠河上建有磨子潭和佛子岭水库,西淠河上游有响洪甸水库。
⑨颍河
颍河是淮河北岸支流,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上源有两个,分别是始于河南登封嵩山的颍水和始于河南鲁山的沙河。以颍水为源,颍河流经河南登封、禹州、临颍、周口、项城、沈丘和安徽界首、太和、阜阳、颍上等县市,至颍上县沫河口镇注入淮河,长557公里(以沙河为源,则长619公里),在安徽境内为212公里。
(2)主要湖泊(熟悉)
①巢湖
a.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流域总面积约9130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省第一大湖。
b.巢湖湖岸曲折,港汊较多,入湖河流主要有兆河、杭埠河、丰乐河、上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等,裕溪河为巢湖入江河道。
c.巢湖盛产水生生物,鱼虾种类众多,其中以巢湖白虾、银鱼、湖蟹最为著名。姥山、孤山两个湖心岛是著名的风景旅游点。
②龙感湖
a.龙感湖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跨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东通黄大湖、泊湖,经华阳河入长江。湖盆为断陷洼地,由长江改道古河床淤积而成。
b.龙感湖水产资源丰富,以产鲤鱼、鳊鱼、鲢鱼、青鱼和虾著名,湖区可通航。
③升金湖
升金湖位于东至县与贵池区交界处,长江南岸,由上、中、下三湖连接而成。其中,上、下湖的水禽资源丰富,有4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13种,如白头鹤、白鹳、小天鹅等。
1986年,升金湖被列为国家重点水禽自然保护区,为全国珍贵水禽保护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大水系(掌握)
安徽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流域。三大干流的主要支流有30多条,湖泊总数多达500多个。其中,大型湖泊(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以上)12个,主要分布于长江与淮河两岸,总面积约175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前列。
①长江下游水系
a.长江自江西湖口附近进入安徽,由西南向东北斜贯,流经宿松、望江、东至、怀宁、安庆、池州、枞阳、铜陵、无为、繁昌、芜湖、当涂、和县、马鞍山等市县区,至和县乌江附近出境,进入江苏省,长约416公里,流域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
b.长江流域内支流众多,湖泊密布。南岸流域面积约3.O1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秋浦河、青弋江、水阳江等,主要湖泊有升金湖、南漪湖、石臼湖等。北岸流域面积约3.59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华阳河、裕溪河、滁河等,主要湖泊有龙感湖、白荡湖、巢湖等。
②淮河中游水系
a.淮河概况
第一,淮河是安徽省第二大河,也是我国著名大河之一,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阜南边境一段为河南、安徽两省的界河。
第二,自河南三河尖镇以下进入安徽,流经霍邱、颍上、寿县、凤台、淮南、怀远、蚌埠、凤阳、五河、明光等县市,从明光市红山头以下泄入洪泽湖,此段属淮河中游。
第三,淮河流经凤台、怀远、五河境内,分别形成峡山口、荆山峡、浮山峡三个束水地段,习惯上称淮河“小三峡”。
第四,淮河在安徽境内长约430公里,流域面积约6.71万平方公里。
b.支流概况
第一,北岸支流
北岸支流多而长,流势平缓,河床淤积变浅,宣泄不畅,汛期易受涝灾,主要支流有洪河、颍河、西淝河等,主要湖泊有天井湖、沱湖等。
第二,南岸支流
南岸支流多源于大别山区,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多座大型水库,主要支流有史河、淠河等,主要湖泊有城东湖、瓦埠湖等。
③新安江水系
a.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是钱塘江的正源,上游源于休宁县西南怀玉山主峰六股尖北麓,北流至祁门县凫峰折而向东,复经休宁,东流至屯溪与源于黟县的横江汇合,经歙县街口镇,切穿天目山脉,注入千岛湖。
b.省内干流长约242公里,流域面积约0.65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有大小支流64条,北岸主要支流有横江、练江等,南岸主要支流有深渡河等。
c.新安江流域地处多雨的山区,多峡谷急流,水系发达。
(4)著名的水利工程(熟悉)
①治淮工程
a.背景
第一,公元11世纪之前,淮河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灌溉、航运都较便利,沿岸经济也比较发达。
第二,公元1194年之后,黄河夺淮入海,带来大量泥沙,使淮河的河床逐渐淤塞变浅,下游入海河道被淤积垫高到超出两岸平地数米。
b.治淮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在史河、淠河上游山区,先后建造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四座大型水库。
第二,在淮河中游沿岸,利用湖泊洼地开辟了十多处行洪区,建起了蒙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四个蓄洪区。
第三,沿淮一带修建了控制涵闸4000多座,培修加固干支流堤防长约7000公里。
②淠史杭灌溉工程
a.淠史杭灌溉工程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丘陵地区最大的灌溉工程之一,也是治淮主要重点骨干工程之一。
b.淠史杭灌溉工程地处安徽省中西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
③驷马山引江工程
驷马山引江工程主要是引长江水源解决皖东丘陵区的农田灌溉问题。
④长江干支流整治工程
长江在安徽境内流域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秋浦河、青弋江、水阳江、华阳河、裕溪河、滁河等。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境内的长江河段兴建了大量的治淮工程,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开展实施水阳江防洪治理、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整体推进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建设,提升长江重要支流防洪能力。
⑤安丰塘的历史
安丰塘,古称芍陂,又称期思陂,中国淮河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中部,史载由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后来的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隋唐以后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安丰塘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3738.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