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依据 | 类别 | |
化学性质 | 有机固体废物,无机固体废物 | |
污染特性 | 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 |
来源 | 工矿业固体废物 | 各种工矿企业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废物。又可细分为矿冶、能源、钢铁、化学、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固体废物 |
生活垃圾 | 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 |
其他固体废物 | 农业生产、畜禽饲养、农副产品加工、林业生产等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固体废物 |
要点 | 具体内容 |
类型 | 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
特点 | 固体废物污染与废水、废气和噪声污染不同,其呆滞性大、扩散性小,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气和土壤进行的 |
污染途径 | 气态污染物在净化过程中被富集成粉尘或废渣,水污染物在净化过程中被以污泥的状态分离出,即以固体废物的状态存在。这些“终态物”中的有害成分,在长期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又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故又成为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头”。因此固体废物既是污染“源头”也是“终态物”。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如图1-1所示 |
污染控制关键 | 固体废物这一污染“源头”和“终态”特性说明控制“源头”、处理好“终态物”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关键 |
要点 | 具体内容 |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①固体废物任意露天堆放,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 ②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③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不仅有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而且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①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②堆积的废物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③废物填埋场中逸出的沼气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填埋场上层空间的氧,从而使种植物衰败; ④固体废物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也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
对水环境的影响 | ①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污染地面水; ②随渗滤液渗透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污染; ③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能造成更大的水体污染; ④即使无害的固体废物排入河流、湖泊,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河床淤塞,水面减小,甚至导致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减少或废弃; ⑤生活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就任意堆放,也已造成许多城市地下水污染; ⑥一些国家把大量固体废物投入海洋,海洋也正面临着固体废物潜在的污染威胁 |
要点 | 具体内容 |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重点 |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二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 |
影响固废排放量的因素 | ①原材料和能源;②技术工艺;③设备;④过程控制;⑤管理;⑥员工;⑦得出产品;⑧废物。 前六个是输入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废物产生量,后两个是输出方面因素(如图1-2所示) |
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的控制措施 | 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限期淘汰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②采用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③采用精料; ④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和设备; ⑤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 ⑥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 ⑦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⑧进行综合利用; ⑨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 |
减少工业生产中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措施 | ①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 ②鼓励和倡导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③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④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⑤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⑥从源头削减固体废物污染; 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⑧减少或避免在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固体废物 |
控制生活垃圾污染的措施 | ①鼓励城市居民使用耐用环保物质资料,减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②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③改进城市的燃料结构,提高城市的燃气化率; ④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⑤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处置,通过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置等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减轻污染 |
要点 | 具体内容 | |
减量化 | 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的排出量;另一方面减少固体废物容量。通过适当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 | |
无害化 | 指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如热解技术、分离技术、焚烧技术、生化好氧或厌氧分解技术等),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 |
资源化 | 定义 | 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它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 |
特点 | ①环境效益高;②生产成本低;③生产效率高;④能耗低等 | |
原则 | ①技术上可行;②经济效益好;③就地利用产品;④不产生二次污染;⑤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 |
要点 | 具体内容 |
“全过程”管理的意义 | 由于固体废物本身往往是污染的“源头”,故需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
“3C原则” | 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即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 |
“3R原则” | 随着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及清洁生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人提出了“3R原则”,即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的是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 |
过程划分 | ①清洁生产; ②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尽量进行系统内的回收利用; ③固体废物系统外的回收利用; ④无害化、稳定化处理; ⑤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
要点 | 具体内容 |
分类管理 | 固体废物具有量多面广、成分复杂的特点,需对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分别管理 |
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 为了使环境保护部门掌握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进而进行有效的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
排污收费制度 | 固体废物严禁不经任何处理与处置排入环境当中。固体废物排污费的交纳,则是对那些在按规定或标准建成贮存设施、场所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而言的 |
限期治理制度 | 为了解决重点污染源污染环境问题,对没有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理处置设施、场所或已建设施、场所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和责任者,实施限期治理、限期建成或改造。限期内不达标的,可采取经济手段甚至停产的手段进行制裁 |
进口废物审批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同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 |
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 危险废物的有害性决定了其必须进行妥善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 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决定了并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理、处置等经营活动。必须由具备达到一定设施、设备、人才和专业技术能力并通过资质审查获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理、处置等经营活动 |
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 又称作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这一制度是为了保证运输安全、防止非法转移和处置,保证废物的安全监控,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
要点 | 具体内容 |
制定单位 |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国家标准基本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在各自的管理范围内制定。建设部主要制定有关垃圾清扫、运输、处理处置的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有关污染控制、环境保护、分类、检测方面的标准 |
分类标准 | 主要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以及《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试行)》等 |
方法标准 | 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样品采样、处理及分析方法的标准。如《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固体废物检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分拣技术规范》、《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检测技术标准》等 |
污染控制标准 | 污染控制标准是固体废物管理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和排污收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基础。它可分为废物处置控制标准和设施控制标准两类。 ①废物处置控制标准,它是对某种特定废物的处置标准、要求。如《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即属此类标准。 ②设施控制标准,目前已经颁布或正在制定的标准大多属于这类标准,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 |
综合利用标准 | 为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并避免在废物“资源化”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制定一系列有关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和标准.如电镀污泥、磷石膏等废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和技术规定 |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