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13 16:04
标题: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178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从指定邢福义《语言学概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学员巩固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从而做到全方位备考。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分析题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2章 语音学
 第3章 语义学
 第4章 语法学
 第5章 文字学
 第6章 语用学
 第7章 历史语言学
 第8章 综合性语言学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2章 语音学
 第3章 语义学
 第4章 语法学
 第5章 文字学
 第6章 语用学
 第7章 历史语言学
 第8章 综合性语言学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内容简介                                                                                            
邢福义著《语言学概论》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语言学理论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语言学理论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从指定邢福义《语言学概论》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学员巩固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从而做到全方位备考。
一、名词解释
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
算法语言是计算机词汇,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其中高级语言又称为算法语言。常见算法语言有BASIC、FORTRAN、COBOL、PASCAL、C、C++、JAVA等。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是语言一对相对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差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而语言符号的约定性则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虽然是没有自然联系的,但是在语言产生初期,音义一经约定俗成,就不能再更改,是全民必须共同遵守使用的规则。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约定性的联系
①正是由于任意性的作用,语言的音义结合必须要约定俗成,没有必然联系的音和义必须要依靠社会的约定力量才能实现实际运用的可能。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大特点。
②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所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但也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4.能指和所指[武汉大学2010年研]
答:能指和所指都是索绪尔语言学中提出的术语,他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
(1)能指和所指的区别
能指和所指的定义不同:能指是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是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比如英语的“tree”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指。
(2)能指和所指的联系
能指和所指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但是,索绪尔认为,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例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树”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表达了“树”的意思。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支配着索绪尔的整个语言的语言学系统,是头等重要的。
5.聚合规则[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
答: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6.内部屈折[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例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build-built。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内部屈折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不同。阿拉伯语主要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英语的内部屈折只是辅助性手段,只有少数不规则动词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而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7.词类[浙江大学2010年研]
答: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此外还有拟声词和叹词两类特殊的词。
8.语境[北京大学2014年研]
答: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9.词义的模糊性[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10.焦点[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在会话中,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焦点可以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11.仿词[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仿词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辞格。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称“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仿词是在现有词语基础上进行仿造,要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因此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12.双关[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13.对偶[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辞格。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14.层递[中南大学2011年研]
答:层递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的辞格。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并借助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15.语体[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语体是为了满足广泛交际的需要,所以社会性是语体产生的条件,言语性是语体存在的根据。语体为人们的特定交际活动提供了语用框架,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多种类型。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武汉大学2013年研]
答: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主要是由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共同决定的。
(1)语言的本质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作为一种全民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们建立或保持社会联系的基本纽带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2.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其中,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因为:
(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的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3)在阅读写作中,语言也发挥着其人际互动的功能。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但是每个阅读者就是话语的接受者,写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着交流和互动。
(4)在话语环境中,只有说话人、没有受话人时,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仍然存在。例如,一人独自在呼天抢地时,把天地当作受话者,语言也在表达着情感和态度,发挥着人际互动功能。
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中,信息传递功能是基础,为人际互动服务;而人际互动功能的发挥,正是语言联系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
3.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这个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这主要是因为:
(1)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语素和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至少有几千。几十个音位就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这是因为音位一般不直接做语素的形式,而是组合起来才与语素或词等语法层面的单位相联系。从音位到语素,不仅实现了语言从形式层到形式和意义结合层的转变,而且语言单位的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4.“这本书看了三天”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西方人学习汉语,常常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琢磨,甚至有人认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而汉人学习西方语言,也不习惯它们的变格、变位,感到它们的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甚至有的人认为汉语是最先进的语言。对这些问题,你怎么看?[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1)两个句子在意义上的不同
“这本书看了三天”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在意义上的不同是:
前者陈述一个已完成的事件,即“看完这本书用了三天”;后者具有延续性,即意思是“这本书已经看了三天,还要过几天才能看完”。前者表示动作的完成,后者表示动作的延续。
(2)对语言先进性的看法
①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语法范畴的语言个性很强,不能用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去硬套另一种语言。由于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而汉语缺乏形态,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所以,汉人学习西方语言,不习惯它们的变格、变位,感到它们的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
②汉语的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所以十分重视语序和虚词,主要通过这两种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首先,词序不同,表达意义就不同。例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例如,“看书”、“看的书”,“看的书”、“看过书”。此外,汉语语法还有一些其他特点:繁多的量词;庞杂的补语;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等等。正是由于汉语的规则太灵活,西方人学习汉语才会感到困难。
③语言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使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学习起来可以进行类推,而个性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由于每种语言都必须取决于并适应本国、本民族的社会情况,所以语言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学习难易程度之别。
④语言有其各自的特点,同时语言也是具有普遍性的,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语法结构是不分优劣的,各种语言之间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并且每种语言能够存在并能够顺利进行交流,那么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语言是没有优劣的,认为汉语是落后的或者是最先进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5.什么是后缀与词尾?举例说明两者有什么同异。[浙江大学2010年研]
答:(1)后缀与词尾
后缀是指黏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是一种构词语素。例如,汉语的“小刀子”“瓦盆儿”中的“子”“儿”,英语的“reader”“voiceless”中的“er”、“less”都是后缀;而词尾则是相对于词干而言的,是一种构形语素。例如,英语的“workers”中的“-s”。
(2)后缀与词尾的同异
①相同点
后缀和词尾都黏附在词根或词干上,都是附加语素。
②不同点
a.构词作用不同。词尾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例如,“work”是词根,“worker”中“er”就是词缀,由动词“工作”变为了名词“工人”。而“workers”中“-s”就是词尾,表示复数,但是并没改变“工人”这个词的词汇意义。
b.构词位置不同。词缀一般是附着在词根后面的不成词语素,而词尾虽一般也是在词的尾部,但是在有词缀的情况下,词尾必须放在词缀的后面。
c.意义不同。词尾一般都只具有语法意义,不具有实在意义,而词缀一般含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6.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承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二、三人称。在话轮中,有若干语用表现。第一话轮开始时,发话人可通过使用人称指示中的呼语为下一话轮选定对话人,而且话语本身会表达出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有时,当发话人的话轮由对话人接过去时,如果发话人的话语中有指示语,则该指示语在第二话轮中要作相应的改变。
(2)时间空间指示语
这类指示语表承话语中关于时间或者空间的信息。空间指示语是话语中关于方位、处所的指示,又称地点指示。
(3)社交指示语
社交指示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和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交指示体现在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中,凡是能表明发话人和受话人或第三方之间社会关系的语言形式,都是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别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是平等关系还是权势关系;是关系亲近还是关系疏远;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等等。如第二人称单数通称形式“你”和尊称形式“您”的运用就反映出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
7.换喻是什么?换喻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1)换喻
换喻又称转喻,是指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2)换喻的类型
换喻主要是按照事物间的相关联系而形成的词义的演变,其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①材料—物品。例如,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增加了“笔”的意思。
②产品—地名。“china”是“瓷器”的意思,由于古代中国的瓷器在外享誉盛名,因而后来用“China”指中国。
③地名—部门代称。例如,中南海原是地名,后来由于国务院在此办公,则中南海就成为了国务院的部门代称。如“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等说法。
④部分—整体。例如,汉语中“口舌”是人体的器官,但后来抓俘虏也叫“捉舌头”。
⑤材料—产品。英语的glass(玻璃)可指“玻璃杯”,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
⑥地名—产品。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
8.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举例说明什么是语境。[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在书面语中表现为上下文所产生的语言环境,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仅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一般还有深层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直接与语境相关的。语境可以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一个词语往往不止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歧义现象,而相应的语境则可以很好地分化词义的多义现象。例如,“家里门没锁。”这句话中,锁是多义词,离开语境,句子就有歧义,如果加上一句表示上下文语境的话,就会将“锁”词义单一化。例如,上面的例句加上一句“去超市买把锁回来吧”就可以知道上述句子中的“锁”是名词。
(2)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一些临时的意义。例如,“我爸天天晚上修长城。”这句话中的“修长城”就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打麻将”的意思,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的意义。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倾向是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也会改变。例如,“真不错,考个试还能背回一筐鸭蛋”,“不错”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可知,是一个表示讽刺的贬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4)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词语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仅仅只反映表面的词义,而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深层含义,根据语境可以补全这些含义。例如,《哈姆雷特》中王后想表达怀疑哈姆雷特杀了他的父亲时说了句“你把你父亲大大地得罪了。” 这句话中的“大大”就是具有深层意义的词语。
9.什么是修辞现象的词汇化现象。请举例说明。[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1)修辞现象词汇化的内涵
修辞现象词汇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它是由偶用的修辞现象经过“常用—固化—词汇化”这一系列的复杂过程转化而来。修辞现象词汇化的产物是具有特定语言效果的新词新义。
(2)举例分析修辞现象词汇化
有些词语是通过修辞现象词汇化固定下来的,随着被广泛使用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最后该修辞现象转化为词汇现象。例如,
①刮风(比喻做事只是一阵子热闹,既不深入也不持久):要搞“厕所革命”,但不要刮风。
②台阶(借指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大家的努力,销售部的业绩又上了一个台阶。
③天价(夸张为难以想象的高价格):两亿天价卖出婚礼播映权。
总体而言,由辞格词汇化固定下来的词语一般能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但已经不是一般修辞格的运用,因为其使用的是该词经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固定义项。
10.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请举例说明。[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1)词语锤炼的内涵
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作“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同时,传情达意要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配合。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
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具体表现在:
①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古人写诗作文,喜欢用偶句,讲究对称句法;现在写作固然不必强求工整的藻饰和严格的骈俪,但适当注意音节配合,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例如,回味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这难道不是回味的一种境界?
同格式的动补短语(忍、止、耐、憋)与成语或四字格语词接连对称使用,节奏分外鲜明。
②注意声调平仄相同
在律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例如,瑰丽端庄的中山花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③力求韵脚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如果再安排好韵脚,就会和谐悦耳,朗朗上口。
例如,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到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
④讲求叠音自然
叠音,古时称作“重言”或“复字”。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
例如,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俊俏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哨岗;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⑤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恰当运用双声叠韵词语,可以形成一种回环的美。这种修辞效果,靠两者相连、相对,彼此应和,但更主要是靠在对仗中显示出来:或双声对双声,或叠韵对叠韵,或双声对叠韵。
例如,田园零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零落”对“流离”,双声对双声)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依稀”对“变幻”,叠韵对叠韵)
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崎岖”对“宛转”,双声对叠韵)
声音的锤炼,还要讲求摹声真切,讲求谐音自然、巧妙,讲求读音上口(避免拗口)。语言音律美的取得有赖于语音因素的综合运用。
三、论述题
1.论述语言是一个符号体系。[武汉大学2013年研]
答:(1)语言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中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是符号的能指;“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符号的所指。语言的音和义相结合共同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②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是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言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
③语言符号具有稳定性。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随意改变。
(2)语言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符号系统
①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其组成是分层级的。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而音自然处于最下层,音位是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音节,属于语言系统的下层——音系层。语素与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层级装置的上层——语法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运转规则。组合关系指的是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
总之,语言符号具有符号的基本特征,是一个严密的符号系统。
2.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简答题,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
(2)举例说明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简答题,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研]
答:(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定义
组合关系是指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聚合关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中的作用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中的两大最根本的关系,是贯穿于语言的两大关系,在语言运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合关系为语法单位的使用提供规则
a.运用词语组合成句子,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这样才能正确,例如,说“吃”,一般可以同“饭、面、糖”等组合,不能同“沙、泥、土、树”之类的词组合。
b.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
②聚合关系为语言的使用提供材料和可能
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它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掌握了一种规则,通过替换,就可以造出很多句子来。
例如,在句子“我爱中国。”这一句式中,因为“你、我、他”处于聚合关系中,则可以用“你”和“他”来替换“我”,生成新的句子。
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共同在语言运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二者在语言中共同起作用,使语言发挥出特有的作用和魅力。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可能,大大简化了语言系统,为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提供了可能。
3.汉语普通话与英语(或者你熟悉的其他外国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有什么差异?[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汉语和英语在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与英语在语法手段上的差异
①词形的变化
汉语普通话缺乏词形变化,而英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a.通过附加词尾来表达语法意义,如taller/tallest,前者词尾表示比较级,后者词尾表示最高级。
b.内部屈折。如begin-began,两者分别表示“开始”这个动词的一般式、过去式。
c.异根。如better、best二者分别表示good的比较级、最高级。
②语调
有人认为语调也是一种语法手段,主要指的是停顿。例如汉语普通话:“我知道,你不知道。”(联合),“我知道你不知道。”(主谓),而英语中语调的作用则不明显。
③重叠
汉语中通过重叠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掂量”与“掂量掂量”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中则无。
(2)汉语与英语在语法范畴上的差异
①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它也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变化。汉语没有性的语法范畴,如男女服务员都可称为“服务员”,而英语则分别表示为waiter、waitress。
②数。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英语的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如男孩,单数形式为boy,复数形式为boys。而汉语名词的单复数则没有形式上的变化。
③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名词、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的形式,作及物动词的直接宾语时用宾格的形式,作间接宾语时用与格的形式,表领属关系时用属格的形式。英语的名词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而汉语则没有格的变化。
④体。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
⑤时。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l wrote”(过去时),“1 shall write”(将来时)。而汉语则缺少时的变化。
⑥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例如:He(she)writes 和I write。汉语则没有人称的变化。
⑦态。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比较:“John is writing a letter.(约翰正在写信)”,“A letter is being written by John.(信正由约翰写着)。”而汉语则没有态的变化。
4.试论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话语理解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语境就是指话语使用的具体环境,话语意义的形成与语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必须考虑语境的因素,不同的语境就会使话语附带上不同的含义。语境对语言理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限制作用
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具有限制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用上。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就可能不同,这时需要依据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
例如,“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个句子中都用了“骄傲”一词,在前句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判断是褒义词,而后一句中则是贬义词。语境的使用就限制了词语意义的理解。
(2)补充作用
语境对言语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言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个句子,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意义;也可能是语境所赋予的一种深层含义;还有可能是字面意义之外的一种言外之意。语言的深层意义和言外之意是不同于语言表面意义的,是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理解的。
例如,一个不熟悉的客人来你家,那天比较冷,客人有点轻微的感冒,你家开着窗子,客人说:“今天有点冷。”你如果只把它当做是一句普通的话,认为客人只是想告诉你天冷这个事实,那就是忽略了语境的物理作用。他实际上是暗示你把窗户关上,这种暗示就是语境给这句话补充的信息。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的补充,人们能理解出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总之,语境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语用语言总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因此,人们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的表面意义,还要根据语境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特定的语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5.简要论述语言融合的性质、原因、类型以及英语学习对汉语的影响。[武汉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语言同化有哪些方式,举例说明。[简答题,武汉大学2010年研]
(2)语言融合[名词解释,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1)语言融合的性质
语言融合是指不同民族在同一地区长期密切接触以致渐渐趋向融合而带来的一种语言接触类型,又称“语言替代”或“语言换用”。语言融合并不是指产生“混合语”,而是指相互接触中的一种语言排挤代替了其他语言,即其中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发展,成为趋向于融合的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而其他语言则由于无人使用而消亡。消亡的语言通常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某些发音方式的特点,当地某些地名或特有地貌、物产的名称等。
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2)语言融合的原因
发生语言融合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不在同一地区生活的民族或虽生活在同一地区但保持独立聚居的民族,一般不会发生语言融合。如南北朝以来鲜卑、契丹、女真、满族先后入主中原,后逐渐与汉族杂居,他们的语言也逐渐融入汉语而消亡。
(3)语言融合的类型
语言融合主要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两大类。
①自愿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交际语。
②被迫融合。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融合。
(4)英语学习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学习对汉语的影响表现在汉语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如鸦片战争后,为了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仿译西方语言用派生法构成术语,汉语中陆续增加了很多能产的构词词缀,如相当于英语的-ize,-ization的“化”,相当于英语的-ty,-ness等的“性”。词缀的产生和发展使汉语的构词法除了采用词根复合的办法以外还增加了一种派生构词法,人们可以根据这种派生构词的模式创造新词。再如,“被”字句和多个修饰语并列的长句的出现,都是英语对汉语带来的影响。
四、分析题
1.下面是标准泰语的辅音音位,试分析其音系特点,并与北京话辅音音位作比较。[中山大学2015研]
      双唇音
  
  唇齿音
  
  龈音
  
  龈后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声门音
  
  爆发音
  
  p p? b
  
      t t? d
  
          k k?
  
  ?
  
  鼻音
  
  m
  
                  ?
  
   
  擦音
  
      f
  
  s
  
              h
  
  塞擦音
  
              ? ??
  
           
  颤音
  
          r
  
               
  近音
  
                  j
  
  w
  
   
  边近音
  
          l
  
               
答:(1)泰语的音系特点有:
①泰语辅音无舌音,主要由唇音、唇齿音、龈音、龈后音、硬腭音、软腭音及声门音组成。
②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③有浊音。
④有颤音。
(2)泰语与北京话辅音音位的比较:
①相同点
塞音、塞擦音区分送气及不送气,都有[p]、[p?]、[t]、[t?]、[k]、[k?]、[?]、[??];区分清浊,泰语中浊辅音包括、[d]等,汉语中包括[m]、[n]、[l]、[?]。
②不同点
北京话舌面音及舌尖音丰富,包括[?]、[??]、[?]、、[?]、[??]、[?]、[t?]、[t??];北京话浊音为半浊音,泰语为全浊音;泰语中有颤音、近音、声门音而北京话没有;泰语软腭音丰富,汉语只有[?]。
2.下面是“桃”等8个字在北京、苏州、长沙、南昌和广州的读音。请据此分析北京话声母与其他四地方言声母的对应关系。[中山大学2011研]

答:(1)从上表可以看出,古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在今北京话声母中,与相应的清音相拼时依据声调的平仄分为:①平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送气清音相拼;②仄声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相应的不送气清音相拼。
(2)而苏州则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浊音,其中浊塞音、浊塞擦音的舌面音仍保留古发音部位和方法,浊塞擦音中舌尖音则变为擦音;长沙则将古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一律发展为同部位的不送气清音;南昌则将古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一律发展为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广州在古浊塞音的演变上与北京话相同,古浊塞擦音也变为清音,但有送气和不送气两种情况。
3.下列是某一语言的一组词,其中[t]、和[z]分别与[c?]、[s?]和[z?]互补分布(释义省略):[中山大学2012研]

请对以上出现的[t]、、[z]和[ch]、[sh]、[zh]六个音素进行音位归纳:
(1)描写[t,s,z]和[ch、sh、zh]的分布情况;
(2)一个音位下有几个音位变体,应该以哪个音素作为音位的代表音素?为什么?
(3)以公式表达音位、音位变体以及音位变体出现的条件。 [中山大学2012 研]
答:(1)归纳音位
①[t]、和[z]多出现在元音[o]、[a]、、[e]之前,[z]还可以出现在[w]之前;
②[c?]、[s?]和[z?]都是出现在元音之前。
(2)音位变体中的代表音素
①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每个音位下有多少个音位变体是和该音位在语音环境中的具体运用有关的。
②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代表音素也是从具体的音位变体中概括出来的,标写它的时候,通常从各音位变体中选用典型变体的符号,同时还要找一个常见、好认、便于印刷的符号作代表,加上//,表示它是音位,不加//表示它是音位变体。
例如,北京话的音位/a/是一个音的类别,它至少包含[a]、[ɑ]两个成员,也就是/a/至少包含两个变体。其符合音位归纳提取的原则,成为该音位的代表音素。
(3)以公式表达音位、音位变体以及音位变体出现的条件

  音位
  
  音位变体
  
  出现条件
  
  /t/
  
  [t]
  
  出现在[o]或[a]之前
  
  [c?]
  
  出现在之前
  
  /s/
  
  
  
  出现在[o]或或[a]之前
  
  [s?]
  
  出现在之前
  
  /z/
  
  [z]
  
  出现在[e]或或[w]之前
  
  [z?]
  
  出现在之前
  

4.根据荷兰语材料,比较[p]和、[t]和[d]在荷兰语中是否是一个音位。[北京师范大学2012研]

答:根据题目中所给材料,[p]和、[t]和[d]都分别是不同的音位。
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说,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准。
(1)对立原则
两个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独立承担区别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或称“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两个音素就处于对立关系中。而在同一语言中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就需要归纳为不同的音位。这是音位归纳的首要原则。
(2)互补原则
一类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这种现象称为互补分布。呈互补分布的音素可以考虑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3)音感差异原则
归纳音位时除了要遵循互补原则外,还要注意音素的音感类型。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
(4)经济原则
在音位归纳中还要遵循经济原则,即在正确描写语言现象及满足交际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控制音位的数量。
根据题目中所给材料,pond[p?t?]和bond[b?t?]除了/p/与/b/之外其他均相同,属于最小对立对。由于两者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够区别意义,所以它们之间是对立关系,故/p/与/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ponden[p?d?n]和ponten[p?t?n]除了/d/与/t/之外其他均相同,是最小对立对,两者同样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区别意义,所以它们也是对立关系,故/d/与/t/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5.以黑客、黑布、黑包、黑板为例,分析词和词组的区别。[北京语言大学2011研]
答:词和词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方面
①词是由语素构成的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如黑客和黑板,分别是有语素“黑”和“客”“黑”和“板”构成的定型结构。
②词组是语法和语义上都能逐层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如黑布和黑包分别是由词“黑”和“布”、“黑”和“包”根据偏正规则组成,语义上也能搭配。
(2)语音方面
①词内部不能停顿,如黑客和黑板内部语素之间不能停顿。
②词组内部词和词之间可以停顿,如黑布和黑包内部词和词之间可以停顿。
(3)语义方面
①词义往往不是它的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融合、引申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黑客和黑板的词义都是经过融合引申后的整体义。
②词组的意义往往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如黑布和黑包的意义就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
(4)语法结构方面
①词不可扩展,结构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黑客和黑板不可扩展。
②词组可扩展,结构上并非是一个定型的整体,如黑布和黑包都可扩展。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详细说明理由。[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
(1)下面的句子是一个连贯复句。
当大学录取短信、外交部招聘,甚至警方通缉令中出现“亲!包邮哦!”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种网络新文体中,“淘宝体”已然跳脱出网络购物领域的局限,成为一种全民表达。
(2)“不严肃地批评学生的家长”是一个歧义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表现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动宾结构,主要意思是“批评家长”;二是偏正结构,主要意思是讲一种什么样的“家长”。
答:(1)这是一个单句,不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复句前后有隔离性停顿,书面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分句在结构上跟单句相同,但没有完整而独立的句调。复句的各分句间一般有句中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上面的句子不符合复句的定义。前面的“当……时”,只是做状语,不是一个分句。
(2)正确。
7.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要求分析到词。[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1)105岁的周老坚持阅读国外最新杂志
(2)先进国家行之有效、正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知识和事物
答:(1)105岁的周老坚持 阅读国外最新杂志
  |____主__  |________谓______ _|
  |__定__|__中||_动|___宾______ __|
  |数| 量| |动|_____宾____|
|定 |  中 |
|定 |中|
(2)先进国家行之有效、正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知识和事物
  |_______________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____|
  |__定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 |合 |
  |定|中 |__________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
 |____联__|______合____________|_动 _|___宾___|
|状|_____中__________||定 |中 |
|状 |  中  |
|介|宾 |动 | 补 |
|定|中|
8.下面是某一语言的四句话及普通话译文:
Дайтемне книrупойнтереснее 
请给 我书 比较有趣
(请给我一本比较有趣的书.)
Эта книra самая  йнтересная
这 书最有趣
(这本书最有趣)
Это моя книra а  то мой  журнал
这 我的 书 而  那我的杂志
(这是我的书,而那是我的杂志)
Ячитаю зту книrу, ончитаe t тот журнал
我  读这  书 他  读那  杂志
(我读这书,他读那杂志)
(1)分析该语言属于哪种语法结构类型的语言?
(2)分析上面四句话所体现的语法范畴。[中山大学2012研]
答:(1)该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该语言属于屈折语,原因是:
①该语言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如,“Я”(主格“我”)、“мне”(宾格“我”)、“моя”(属格“我的”)等;
②该语言中一个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如“книrу”(书)中的-a就同时表示阴性、单数、主格三种意义。
(2)该语言的语法范畴
该语言所体现的语法范畴有:
①性。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如“книra”(书)中的-a表示阴性。
②数。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如“книra”(书)中的-a表示单数。
③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如“книra”(书)中的-a表示主格。
9.分析“连小伙子都不觉得累”这句话为什么不易接受。[南开大学2011研]
答:(1)“连……都……”句式分析
“连……都……”句式是一种全称数量表达形式,“连”标记集合中的一个极端成员,通过对该极端成员的肯定或否定达到对整个集合的肯定或否定的目的。该成分的极性特点可以通过显性的数量表示,也可以通过人们的心理评价来判定。
(2)句子“连小伙子都不觉得累”的分析
该句式表达全称数量意义,这种全称数量在有上下文衬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即使没有前文的铺垫,“连”字句也可以借助人们的世界知识获得全称意义理解。如“那山峰不但人上不去,连老鹰也很难飞上去。”根据预设,“老鹰”是飞得最高的,通过对这种极端成分的陈述表达“什么也飞不过去”这样的全称意义。而原句“连小伙子都不觉得累”之所以不易接受,是因为,根据预设,“小伙子是最不容易累的”,误用了相反的极端成分,不能表达“谁都不累”的全称意义。
10.分析下列句子的预设和预设触发语[华中师范大学2012研]
A.小李的哥哥住院以后戒烟了。
B.他们不知道老刘离婚了。
答:(1)预设预设触发语
小李有哥哥小李的
小李的哥哥住过院  住院以后
小李的哥哥抽烟 戒烟了
(2)预设预设触发语
 老刘结过婚离婚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1785.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