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 [打印本页]

作者: ooo    时间: 17-8-6 14:41
标题: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35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 文化与社会运行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社会角色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 社会互动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 社会群体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二章 社会设置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三章 社 区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四章 城市化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十六章 社会问题概述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七章 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八章 社会控制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九章 社会政策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20.1 复习笔记
  20.2 课后习题详解
  2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
 第二十一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
  21.1 复习笔记
  21.2 课后习题详解
  2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二章 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
  22.1 复习笔记
  22.2 课后习题详解
  2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三章 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
  23.1 复习笔记
  23.2 课后习题详解
  2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四章 社会指标
  24.1 复习笔记
  24.2 课后习题详解
  2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五章 社会学史与社会运行
  25.1 复习笔记
  25.2 课后习题详解
  25.3 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概论(代码884)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14)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学(代码613)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理论(代码852)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8)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6)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
 2012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742)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14)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理论(代码852)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
                                                                                                                                                                                                    内容简介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社会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0小时高清视频】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
本书是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学相关资料对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的所有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每章均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4)精选详析10套社会学考研真题。主要包括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众多名校的考研真题,并对绝大部分考研真题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5)最新考研真题和答案,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提供社会学等各种考试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社会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3351(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1.社会学的提出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正式提出。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1)18、19世纪的两大革命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影响
18、19世纪的两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产业革命)是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①社会转型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社会转型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却暴露出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对于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2)英克尔斯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
①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从根本上说是提出了争取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社会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问题。
②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越来越复杂、越分越细微,系统里有小系统,部门里有小部门,因此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要。
③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
(3)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①社会学的史前阶段
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着社会思想。西方社会学家的思想受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的影响。中国在翻译引进社会学时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双重影响。
②近代社会学发展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西方的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③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④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统计学的发展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推动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
3.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
(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三种类型(见表1-1)
表1-1
  类型
  
  定义
  
  特点
  
  时期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不是清一色的,它因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
  
  我国50年代前期,是处在一种初级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状况之中。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
  
  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是一种良性运行和恶性运行之间、协调发展和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有可能向前者进化,也有可能向后者退化
  
  我国1956~1959年期间、1962~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时期,总的说来,处于中性运行状态。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
  
  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种恶性运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更全面广泛地感受到了它。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的认识
①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与生产的社会化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由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在根本上、总体上不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至多只能在局部上、微观上做到这一点。
②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社会主义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也会经常处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之中;如果再不注意,还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
③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任重而道远
推进和维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长远、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不会自动地、自然而然地到来,需要我们研究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努力创造这种条件,按照这种机制去尽力加以争取。
(3)对社会学定义的理解
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①“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②“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
③“综合性的”,表明社会学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
④“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
⑤“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条件和机制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又都与规律性有关。因此定义也可表述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4.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1)与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社会运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是注重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评估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与达到治的方法。
(2)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建国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恶性运行状况的反思,加上严复的社会学定义的启发,形成了社会运行论。
(3)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
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的必由之路,各个系统的改革开放应同步进行。
5.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1)15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迪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
③不属于以上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派,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9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①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a.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b.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a.建国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将社会学定义为“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9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③第三种类型的观点
a.“剩余说”,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b.“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c.“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d.“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e.“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
①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
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
②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
这是对“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③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
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6.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1)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①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
a.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b.区别社会学的学派,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c.确定社会学的属性,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
d.社会学的主要内容都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在社会学史前史的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史和社会理论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发展的根本线索。
②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
实际的社会生活是社会资源的获取、分配等问题。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与社会必须保持适度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处理得正确,社会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才能良性运转,个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2)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①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
a.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是作为社会学和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
b.社会学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是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
c.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是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
三个层次之间是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来看,个人与社会关系之所以基本,是因为它处在元层次,并贯穿于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和分问题层次。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为考察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②社会学学科的第二层级定义社会学是合理的
a.用第一层次即用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混淆了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问题,即颠倒了“元问题”和“本问题”的层次;
b.用第三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只是将反映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社会学研究的特殊视角;
c.用第二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是合适的,第二层次作为特殊层次,是联系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纽带,只有处在第二层次,才能满足一个合适的社会学定义至少应当达到的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化为社会运行状况和类型与社会成员利益和前途的关系,这两者通过各种机制和条件连接起来;
第二,较为合适地规定社会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出社会学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第三,既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下一层次的贯彻,又是它的具体化,从而体现出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层次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是其他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体现了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第五,体现了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各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一方面,它作为一根贯串于其中的线索,把各个概念整合成为一个前后有序的学科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各个范畴又作为具体的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总之,作为本问题、特殊层次,它将元问题和一般层次具体化了;作为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它又贯串于各个子问题之中,成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的总纲。
二、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1.社会学的分类
社会学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1)理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有关着重从正向探讨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的内容;
②有关着重从反向探讨有效地消除妨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素的内容;
③有关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方法和手段的内容。
(2)应用社会学,由众多的分科社会学,例如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医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等构成。
不论是理论社会学,还是分科社会学,贯串的都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
2.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社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
如果说,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细胞”分析或微观分析,那么,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社区等,则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骨骼分析”或宏观分析。如果说,所有这些内容主要都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静态分析,那么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则是对它的动态分析。
3.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
(1)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并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是为了研究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使社会不致发生失调、失控,或使失调、失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从而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
控制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硬控制,而且要使用软控制。硬控制(强制控制)是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软控制(舆论控制、心理控制)是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
(3)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
4.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1)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就是研究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主要途径。
(2)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社会学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客体观察法、典型调查法、统计调查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
(3)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组织和实施也越来越重要,主要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假设的设定和检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组织;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分析等等。社会学调查也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4)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常用的社会指标有:
①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②观察性指标和计划性指标;
③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
④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
⑤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⑥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5)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建立社会指标体系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根据官方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的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②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③根据某种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及其体系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5.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按照“社会学是研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的定义来理解社会学的对象,也能够为各分科社会学提供社会学的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地说明各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们与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1)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有利于缓解目前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每个定义又无法说服人那种莫衷一是的局面,有利于纠正一些模糊的、不确切的、片面的说法。
(2)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也就有了社会学研究的明确的鉴别标准。
(3)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使我们能够具体地理解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这是一种有关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有别于其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1.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观点如表1-2所示。
表1-2
  观点
  
  内容
  
  特点
  
  总和说
  
  把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这两种看法反映了社会学创立时期刚刚从哲学的怀抱中解脱出来,社会学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代名词,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色彩,具有某种包罗万象、凌驾于各门社会科学之上的印记。
  
  综合说
  
  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普遍说
  
  认为社会学的原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各门社会科学的原理则只有特殊性,仅适用于特殊的社会现象。
  
  这仍然没有摆脱社会哲学的色彩。
  
  平等说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一个方面。
  
  反映随着社会学进入形成时期,逐渐摆脱了哲学的怀抱,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范围和方法。
  
  共通说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社会行为原理——为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杭生提出: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专门社会科学。
2.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①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②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③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它们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其他社会科学也都是社会学科学。
因此,可以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个别。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①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a.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b.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
②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管理学侧重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本书同意前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
①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
b.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但是这绝不是说,二者之间存在什么从属关系、包容关系。
②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理论基础相同,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四、社会学与社会
1.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1)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①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②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①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②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社会学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快外,其广度、深度和难度都空前未有。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也就越扎实、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够为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351.html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