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3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51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篇 概 论
 第1章 经济学
 第2章 市场供求原理
 第一篇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家庭经济行为
 第3章 家庭需求
 第4章 消费选择
 第5章 家庭理财
 第二篇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6章 企业制度
 第7章 生产理论
 第8章 成本理论
 第9章 经营决策
 第三篇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
 第10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11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12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13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
 第四篇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篇 不确定性决策
 第14章 风险论
 第15章 信息论
 第16章 对策论
 第五篇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黎诣远老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经济学教材,被国内众多高校选作为上课教材。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本书是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教材的配套e书,严格按照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6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黎诣远主编的《微观经济学》(第3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黎诣远主编的《微观经济学》(第3版)的章节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可免费升级获得。本e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经济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经济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经济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为黎诣远主编的《微观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519(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管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ingji.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经济类)
       http://www.100exam.com/ (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篇 概 论
第1章 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任务
1.经济社会
(1)经济社会的含义:以共同谋生行为为基础而形成的人类总体,称为经济社会。
(2)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如表1-1所示。
表1-1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
  划分标准
  
  
  发展 阶段
  
  生产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方法
  
  
  渔猎社会 游牧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交换方式
  
  
  自然经济 货币经济 信用经济 电子经济
  
  交换范围
  
  
  家庭经济 城市经济 国家经济区域经济 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
  
  生产要素
  
  
  资源密集 劳动密集 资本密集 技术密集 知识密集
  
  经济成长
  
  传统社会 起飞准备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可持续发展阶段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①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含义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
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③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
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4)四种典型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包含以下六个因素:产权组织形式、经济运行机制、收入分配形式、经济决策结构、经济管理组织、政府调控方式。当代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千差万别,但根据上述六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典型模式:
①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是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它崇尚个人主义,自由放任,除法律不允许者外什么都可以干,富有开拓传统和竞争精神。他们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法律和提供信息,对企业的限制或支持较少。
②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经济体制。德国追求“市场竞争+社会公平”。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但通过数以千计的经济立法和社会政策,一方面为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消除市场竞争的各种弊端。全民福利政策是这种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有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政府导向市场经济
政府导向市场经济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经济体制。日本将市场竞争与东方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结合起来,政府对国民经济发挥导向作用。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不同,日本注重群体精神,形成特有的“个人→企业→政府→天皇”精神支柱。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正在建立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经济理论界已经争论百年,中国的改革第一次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它以市场竞争为基础,以政府计划为指导,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以市场机制求效率,以社会主义保公平。
(5)经济规制
①私人规制与公共规制
由私人对个人行为进行的规制,如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夫妻之间的约束,称为私人规制。由社会公共机构对个人和经济主体行为进行的约束,称为公共规制。从广义上说,公共规制就是国家干预。它的任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法律、行政乃至舆论手段,矫正市场机制的内在问题。
②间接规制与直接规制
按照是否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公共规制可以分为间接规制与直接规制。
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竞争中的一般问题,但不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称为间接规制,又称广义的公共规制,如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
行政机关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规定、建议、劝告、警告等行政手段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解决市场竞争中的特殊问题,称为直接规制,又称狭义的公共规制。
③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
按照公共规制的内容,可以分为社会规制与经济规制。社会规制是针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特别是负外部性进行间接规制和直接规制。经济规制是针对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间接规制和直接规制。
(6)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规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形式化;经济体制决定经济规制,经济规制是经济体制的规范化。三者又相互区别,同一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经济体制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规制。只有逐步完善一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经济社会,也只有全面了解一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经济社会。
2.经济理论
(1)经济学的含义
①经济学是稀缺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②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③经济学是历史的科学
经济学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即使从经济运行上看,也与特定国情及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有关,属于历史的科学。
(2)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一般而言,经济理论要研究解决的是以下五个基本问题,即五个W:
①生产什么(what);
②怎么生产(how);
③为谁生产(for whom);
④何时生产(when);
⑤谁做决策(who)。
(3)学习经济学的原因
①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
②深入理解经济社会;
③改善经济管理;
④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二、经济学的发展
1.西方经济思想
(1)亚当·斯密《国富论》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边际主义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边际主义学派以主观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说明资本主义可以自动协调,永恒发展。“边际主义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完成,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3)“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根据大萧条的实际情况,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实行国家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取得战后繁荣,通称凯恩斯主义的“黄金时代”。1948年,美国的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出版《经济学》,号称经济学的“百科全书”,通称新古典综合派。这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第四次综合。
(4)反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纷纷崛起:货币学派主张,用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代替新古典综合派见机行事的财政政策;供给学派认为,总需求管理破坏生产积极性,只有增加总供给才能解决滞胀问题;理性预期学派则断言,具有理性的人们,会对任何经济变动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期,使政府的政策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当代西方经济学形成以新古典综合派为首的新凯恩斯主义与以理性预期学派为首的新自由主义两大营垒,争论的焦点是国家干预与反国家干预。由于新自由主义至今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仍能维持其主流地位。同时,新凯恩斯主义又在不断吸取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2.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经济思想是人类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具有几乎同样长久的历史。
①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的。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莫尔写出《乌托邦》,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写出《太阳城》,描写了自己空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家庭,没有私产,人人劳动,一切公有,一律平等。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将空想社会主义推向高潮,抨击资本主义“是非颠倒”,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并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这种社会没有阶级差别、体脑差别、城乡差别、男女差别,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②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发表《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一文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哪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这一根本矛盾。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毛泽东分别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则建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③在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恩格斯逝世4年后的1899年,伯恩斯坦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提出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议会道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政党都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主张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社会民主化、国际民主化。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消灭私有制,主张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
3.中国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的特征:
(1)由于中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因此古代经济思想都以国为本,多谈富国,少谈富家。也就是说,中国一开始就是政治经济学。
(2)由于中国的商品经济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而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仅有的一些研究也多为调节市场,而不是市场调节。
(3)由于儒家思想重义轻利,鄙视经济,以致经济思想都隐含在哲学、伦理、政治乃至文学著作之中,且经济政策多于经济理论,鲜有理论专著。及至近代,中国先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继则“以俄为师”,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经济科学。
三、经济学的分类
1.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按照经济学的阶级性质,国内理论界将其分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前者指以《资本论》为基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指资本主义国家流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2.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泛指对社会制度结构以归纳法进行定性分析的一类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泛指对社会经济运行以演绎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经济学。它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包括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信息经济学、对策论等。
3.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根据一定假设,分析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为何这样运行,然后预测将会怎样运行。它只是就事论事,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如果这样,将会怎样”的目的。至于这种因果关系是好是坏,它不作判断,即价值中性。与实证经济学不同,规范经济学对经济运行状态具有价值判断,要明确好坏,应当怎样。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微观经济学又称为小经济学、个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为此,宏观经济学又叫大经济学、总量经济学、总体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以及收入理论。
5.综合经济学与分类经济学
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综合经济学和分类经济学。综合经济学全面反映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属于理论经济学,可以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高级经济学等不同层次。分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不同分支,有偏重理论的,但大多重在应用,也称为应用经济学。诸如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
四、微观经济学
1.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完全理性
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rationality),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斯密认为经济人是指“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理性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或者是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经济人”假说有以下三个要点:
①“经济人”以利己为原则。
②“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③“经济人”是经济行为的实证结论。
(2)完全竞争
经济主体是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节供求,使买卖双方各得其所。一般均衡理论根据一系列严格假定进一步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切经济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最优配置。
(3)完全信息
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包括产品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任何人都不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事购买,也不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事销售,市场只有唯一的成交价格和成交数量。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微观经济循环流程

图1-1 微观经济循环流程
(2)微观经济分析框架
①市场供求原理。作为市场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市场供求原理。
②家庭经济行为。家庭通常拥有一种以上的生产要素,通过提供生产要素取得尽可能多的收入,然后在这种收入的约束下优化自己的消费选择。因此,经济学意义上的家庭,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劳动者、投资者,需要研究家庭经济、需求理论、消费理论、家庭决策(包括劳动就业、消费选择、储蓄投资)。
③企业经济行为。企业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居于决定性地位。企业按照经济社会的需要,有效地组合多种投入,以最小的成本取得一定的收入,或者以一定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入。为此,需要研究企业性质、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企业决策。
④市场竞争。在分析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可以研究他们在不同市场上是如何成交的。在市场竞争中,将研究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1)数学模型
经济数学模型通常由描述经济关系的一组方程构成,而方程又由一组变量构成。首先,给出一组假设的数学形式,然后用统计数据对这些方程进行估计,最后通过运算得到某些结论。
(2)均衡分析
①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从均衡的空间维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和一般均衡(generalequilibrium)。局部均衡指经济主体或局部市场的均衡,一般均衡指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
②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从均衡的时间维度上,可以将其分为短期均衡(short run equilibrium)和长期均衡(long runequilibrium)。短期均衡指需求不变、供给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的均衡状态。长期均衡指需求和供给都可以任意变动时的均衡状态。
③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从均衡的分析方法上,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均衡分析(static analysis)、比较静态均衡分析(comparative staticanalysis)和动态均衡分析(dynamic analysis)。静态均衡分析研究某个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两个不同的时点均衡状态的变动。动态分析则研究某个时点均衡状态到另一时点均衡状态的过程。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均衡位置上,而动态分析则研究非均衡状态及其变动,实际上是研究在时间推移过程中依然有效的经济关系。
④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经济主体一向追求均衡状态,但实践表明:均衡状态即使能够达到,也处在“刀刃”上,只是相对的、偶尔的,非均衡状态才是常态。
(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经济分析的目的是经济决策。按照客观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第2章 市场供求原理
一、需求
1.需要与需求
需要是指人的一种欲望——对某种产品,既有缺乏的感觉,又有满足的愿望,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产生欲望。
由需要的动机产生具体的需求。需求(

)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如果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或者虽有购买的能力而没有购买的欲望,都不能产生有效的需求,都不能在市场上形成实际的购买力。因此,有:
需求=愿意购买

能够购买
2.需求价格与需求法则
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价格是决定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

可以视为其自身价格

的函数。需求价格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
可以假设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其中,

是需求量;常数项

是纵截距,表示当

时的需求量;系数

为斜率,表示当

发生微小变动时所引起的

的反向变动的大小,负号揭示了需求法则: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3.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家庭对一种产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用表格表示为需求表,用图形表示为需求曲线(直线是曲线的特殊形态)。
4.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家庭对一种产品的需求,称为个别需求(

);某个市场所有家庭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称为市场需求(

)。
二、供给
1.生产与供给
生产就是人类通过劳动变更物质的性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产品,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能够销售的数量。如果没有产品,自然谈不上供给。但是,如果价格太低,企业不愿意出售,即使有产品也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供给。然而,从长期来看,供给量与生产量是一致的。因此,
供给=愿意销售

能够销售
2.供给价格与供给法则
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价格是决定产品供给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供给量可以视为其自身价格的函数。供给价格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企业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一般情况下,供给量与供给价格成正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
一般情况下,可以假定供给量与供给价格具有线性关系:

其中,

是需求量;常数项

是纵截距,表示当

时的需求量;系数

为斜率,表示当

发生微小变动时所引起的

的反向变动的大小,正号揭示了供给法则:需求与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
3.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企业对一种产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能够并且愿意出售的数量,用表格表示为供给表,用图形表示为供给曲线。
4.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
在一定时间内,某个企业对一种产品的供给,称为个别供给;某个市场所有企业对这种产品的供给,称为市场供给。
三、供求均衡
1.市场均衡
(1)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在市场上,价格机制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价格又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调节着市场,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联系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便是价格。
(2)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惟一能持久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竞争的均衡必定处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2.均衡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体需求状态的变化。
(2)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3)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①当供给不变时,需求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②当需求不变时,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向变动,即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
③当供求同时变动时,由于各自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不同,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也不同:
a.供求变动方向相反时,不管变动幅度如何,若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若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但是,均衡数量则依供求变动的幅度而定:
若供求增减幅度相等,均衡数量保持不变;
若供求增减程度不相等,则需求增加大于供给减少,或者需求减少小于供给增加时,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增加小于供给减少,或者需求减少大于供给增加时,均衡数量减少。
b.当供求变动方向相同时,均衡数量与供求同向变动,但均衡价格依供求变动的幅度而定:
若供求变动方向相同,且变动幅度相等时,均衡数量随供求增减而增减,但均衡价格不变。
当供求变动方向相同,但变动幅度不等时,若需求增加大于供给增加,或者需求减少小于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若需求增加小于供给增加,或者需求减少大于供给减少,则价格下降。
(4)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是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价格和数量影响的基本规律。供求定理的基本内容为:①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②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③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④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管制价格
(1)价格管制的种类
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和既定政策,运用行政权力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并强制执行,称为管制价格。
①最高价格
政府规定某些产品价格的上限,以便把价格压到市场均衡水平以下,抑制价格上涨。在战争期间,需求扩大,供给不足,发生通货膨胀,政府往往限定最高价格。平时,对房租、利率等也有这种规定。
②最低价格
政府规定某些产品价格的下限,以便把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水平以上,挽救跌势。如工资、农产品等,就有最低限价的规定。
③双面管制
政府对某些产品,既规定上限,又规定下限,只准在这个范围内上下浮动,目的是防止物价暴涨暴跌。
④绝对管制
政府对某些产品直接规定一种价格,买卖双方都必须按照这种价格交易,没有任何伸缩余地。如政府希望增加某种产品的供给,就可以直接规定较高的价格。为了保证人民的一般生活必需品,就可以直接规定较低的价格。
(2)管制价格与市场机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供求和价格随时都在自动调整。政府对价格实行管制,导致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一致,限制市场机制的功能。
如图2-1所示,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管制。



分别代表原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衡点为

,均衡数量为

,均衡价格为

。现因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提高等原因,对农产品的需求从

增至

,而供给不变,则均衡点应从

移至

,数量增为

,价格升至


政府此时采取价格管制措施,规定价格只能维持在

的水平。此时,市场供给仍为

,而市场需求则从

增至

。于是农产品发生供给数量的短缺,市场就会出现排队、抢购等不正常现象。为此,政府必须向市场投放大量农产品,以弥补这个缺额,或者采取发配给券、定配给量、凭证供应等措施,限制需求量的增加,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
反之,因技术改进,风调雨顺,农产品的供给从

增至

,而需求不变,则均衡点应从

移到

,数量增至

,价格降至

。政府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规定价格必须维持在

的水平。此时,市场需求量仍为

,而供给量将从

增至

,于是农产品发生

数量的超额供给,政府必须从事收购,消除剩余,或限制产量,以平衡供求。

图2-1 农产品市场的管制价格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3)管制价格的影响
①资源使用不当。
②产品分配不公。
③产品质量变异。
④黑市交易盛行。
4.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
(1)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对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着激烈争论。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①对立论者认为,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只在“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之间自我循环,在表面现象上兜圈子,回避价值决定问题,目的是反对劳动价值论,企图以供求自动趋于均衡说明资本主义的永恒。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根本对立的。
②一致论者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既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必要劳动,又是社会需要分配在这种商品生产上的必要劳动。因此,商品价值也是由供求规律决定的,由这种市场价值决定的价格,与供求均衡价格是一致的。
③无关论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是生产规律,与供求无关;均衡价格论是流通规律,与价值无关。或者说,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决定问题,均衡价格论是研究价格决定问题。因此,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并行不悖。
(2)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共识
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但许多学者在以下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共识: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是从供给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还有第二种含义: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也可以说是需求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因此,只有供求平衡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才是决定价值的基础。
②价格和价值
价值的外在变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随着供求变动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在简单商品生产时期,商品按照价值进行交换是且仅是简单商品生产时期价值规律的直接表现;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的形式发生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和非垄断价格的总额也必然等于价值总额。
③价值与产值
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价值,属于价值范畴;按照供求均衡价格决定的产值,属于使用价值范畴。产值与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日常经营中所说的工业总产值、资产总值、投资价值、价值工程等,都是指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第一篇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我国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西方有人说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这种说法错在哪里?
答:国内外都有人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因此,当我国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他们就说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误解,便是曲解。因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实行,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实行市场经济未必就是实行资本主义。
此外,仅从经济角度来理解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片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反应了社会主义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与其他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制度即反应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即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形式上有中国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中蕴含和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孤立的强调中国特色,不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2.有人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筐,需要什么往里装。”是这样吗?
答:不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非是没有历史内容和自身规定性的意向性普泛化的模糊概念。“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这种说法不外乎指责中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名搞实用主义,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实际上,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国人民正在一步步落实。在这些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事实面前,一切不实之词都是站不住脚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之一便是人们还未能真正搞清其客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走向,因而在认识和操作上便失去其“分寸感”和“适合度”,并在思想理论上产生各种明显的理解混乱和扭曲附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异同,说出一、二、三。
答:(1)相同点:作为经济手段,市场机制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基本相似,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技术基础,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特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2)市场经济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的,两者又有所不同:
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有公有制,但以私有制为主体,由垄断集团主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有私有制,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受私有制支配,实行按要素分配,导致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难以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有人说:“计划经济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没有搞好。”你看呢?
答:从理论上讲,如果具备必要的条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能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四位经济学家从数学上严格加以论证,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从实践上看,计划经济所必需的条件比市场经济更难满足。现代经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政府难以及时掌握全部信息,不适于集中决策。列宁早已指出:“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等于官僚主义空想。”历史经济表明,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国民经济都濒临崩溃边缘,因而大都先后转向市场经济。所以,除非处于战争等非常时期,必须有计划地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外,都应当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问题不在计划经济好不好,也不是搞得好不好,而是根本不可能搞好。
5.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帝国主义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经济学研究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性:自然现象是可重复的、可逆的,社会现象则相反,是不可重复的、不可逆的。自然现象的类属是清晰的,社会现象的类属是难以分清的,或者是模糊的,对于同一个社会科学的结论,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经济学家受到其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政策见解可能就会差异较大。具体而言,其原因有:
(1)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有时会截然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而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经济信息的多寡会影响经济学家的主观判断。
6.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加以评论。
答:该说法是不确切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和汇率等整体经济的问题,故又称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变量主要是与稳定国民经济的政策有关的变量。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它通过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分析来说明国民收入以及其他总量的决定与变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现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分析从总量入手。微观与宏观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7.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他原本要说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从整体上还说得过去,但是在局部某些方面有些不足。在这里,某君用的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原意是指总量、总体,微观原意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单个的个人都是个体,都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畴。
8.“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经济人”,也称为“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经济人”既追求物质利益,也追求精神安乐。此外,“经济人”假说是一个实证结论,而不是道德规范。
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缺乏诚信,有人断言“这都是市场经济给闹的”。试问: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导致道德沦丧?
答: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沦丧。
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学,伦理道德属于伦理学,这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畴。经济学正是脱离伦理学以后,才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
(2)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未必具有反向关系。经验表明,市场经济发达,伦理道德未必低下;市场经济不发达,伦理道德也未必高尚。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沦丧这种说法,在理论上得不到证明,在实践中也得不到证实。
(3)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后几乎绝迹的种种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沦丧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这种将发生在前的事作为因,将发生在后的事作为果的推理,被称为“后此谬误”,是经济分析中常见的陷阱。当然,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转型,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制尚不完善,也给各种歪风邪气以可乘之机,但这决不能归咎于改革开放,正如节日花盆被抢不能归咎于摆花一样。
(4)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党中央历来是非常明确的。在经济政策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护私有财产,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得正当利益。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把经济主体利益放在首位,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伦理道德上,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10.按照市场供求原理,商店里的商品理应天天卖光,为什么每天打烊时商店货架上总有存货?
答:市场供求原理:在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价格又可以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但是,市场供求原理并没有指出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时刻保持均衡状态,而是允许非均衡状态的存在,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供给和需求会逐步由非均衡状态实现均衡状态,这种调整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商店里货架上有存货,并不违背市场供求原理。
具体而言,商店货架上总有存货,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理论上说,市场出清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供求会不断地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调整。在此转变过程中,会出现存货现象。
(2)从现实经济而言,现实市场往往是不完备的,因此完全竞争的市场往往并不存在,市场不可能出现立即出清。
(3)从实践上说,一般商店都必须保持必要的存货周转量,以便每天一开业就有商品供给。
11.根据需求法则,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动,为什么这些年来绝大多数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同时上升?
答: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价格是决定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价格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需求法则是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动,这是一种短期内的静态分析。从长期来看,其他条件不可能不变,需求量就未必始终与其价格反向变动,这需要进行长期动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进入小康,收入、偏好等其他条件都有很大变化。随着收入日益增加,需求曲线不断右移,导致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同时上升。
12.在许多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都十分拥挤,有人主张通过提高票价缓解供求矛盾,有人不以为然。你看呢?
答:由于公共交通是大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公共交通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票价提高不会大幅减少人们的需求。但是票价提高,反而有可能会使居民交通费用支出增加,从而降低了居民的福利水平。因此,通过提高票价来缓解供求矛盾,解决公共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不可行的。此外,公共交通提价也要采取听证制度,一般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因此,增加公共汽车、地铁的线路和班次,改革公共交通的管理体制,提高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是缓解供求矛盾的更加合理而可行的方法。
13.试论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
答: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础。他通过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因此均衡价格论亦称马歇尔价值论。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质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对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观点:
(1)对立论
对立论者认为,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只在“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之间自我循环,在表面现象上兜圈子,回避价值决定问题,目的是反对劳动价值论,企图以供求自动趋于均衡说明资本主义的永恒。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根本对立的。
(2)一致论
一致论者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既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必要劳动,又是社会需要分配在这种商品生产上的必要劳动。因此,商品价值也是供求规律决定的,由这种市场价值决定的价格,与供求均衡价格是一致的。
(3)无关论
无关论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是生产规律,与供求无关。均衡价格论是流通规律,与价值无关。或者说,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决定问题,均衡价格论是研究价格决定问题。因此,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并行不悖。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1.根据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  )。
A.人与物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物与物的关系
D.以上关系都研究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经济学泛指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现象、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经济学既研究经济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如委托——代理关系,博弈关系),又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如效用函数),也研究物与物的关系(如生产函数)。
2.若市场需求减少大于市场供给减少,则市场价格(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如图2-1所示,市场需求减少大于市场供给减少,意味着需求曲线左移的幅度大于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市场价格必定下降。

图2-1 均衡价格
3.某农户今年扩大播种面积并取得丰收,则可预期他的收入必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农户收入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产量的增加,而且还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农产品市场供给增加,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则会出现“谷贱伤农”现象,该农户的收入反而会减少。但是,如果市场供给没有多大的变化,则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则该农户增产会带来增收。因此,根据题意,无法确定该农户是否会增收。
4.若市场成交数量增加而市场价格并无变化,则(  )。
A.供求曲线均为线性
B.供求量等幅增加
C.供求等幅增加
D.上述都不正确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只有供求增加幅度相等,才会出现以下三种市场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增加的情况:供求曲线等幅右移;供给曲线为水平线,需求曲线右移;需求曲线为水平线,供给曲线右移。这时,供求曲线可为线性,也可为非线性,线性并非必要条件。当市场价格不变时,无所谓供求量的变动,供求量等幅变动也非必要条件。
5.某鱼贩以每千克2元的成本从水库运来鲜鱼500千克到早市销售。若他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为求利润最大,他应销出(  )。
A.500千克
B.400千克
C.两者都正确
D.两者都不正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该鱼贩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

,即利润最大时的销售量为500千克。
三、计算题
根据本篇第二章第一节所列某市鸡蛋市场供求方程式



分别计算下列条件下的均衡变动:
1.如果由于几年来家庭收入增加,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A、B、C三类家庭中每个家庭对鸡蛋的需求量依次增加6千克、4千克、3千克,问市场需求方程式有何变化,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动?
2.如果由于不断改进技术,鸡蛋生产成本下降,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养鸡场A、B、C对鸡蛋的供给量依次增加2吨、5吨、6吨,问市场供给方程式有何变化,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动?
3.如果政府从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出发,规定鸡蛋市场价格上限为每千克6元,问鸡蛋市场将发生短缺还是过剩,数量为多少?
解:1.由

,可得原来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若家庭A、B、C收入增加,在各种可能的市场价格下,家庭A,B,C对鸡蛋的需求量依次增加6千克、4千克、3千克,则个别需求曲线会右移,个别需求方程式的变化为:

则市场需求方程式变为:

与原有市场供给方程

联立,可解得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




市场需求方程式从

变为

,均衡价格从7元提高到8元,均衡数量从28吨增加到34吨。
2.若鸡场A、B、C成本下降,养鸡场A、B、C对鸡蛋的供给量依次增加2吨、5吨、6吨,个别供给曲线右移,个别供给曲线的变化为:

市场供给方程式从

变为

,而需求曲线仍然为:

。因此,均衡价格从7元下降为6元,均衡数量从28吨增加到35吨。
3.若价格限定为6元,则以

代入原有市场供求方程式,可得:

鸡蛋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发生短缺,短缺数量为13千克。
第二篇 家庭经济行为
第3章 家庭需求
一、家庭经济
1.家庭的形成及其经济功能
(1)家庭形成过程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细胞。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家庭,但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
(2)家庭经济功能
人们往往只将家庭看作消费单位,其实家庭的首要功能是生育和生产。生育(含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传宗接代”是家庭的基本职能。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家庭也是生产单位,否则就谈不上消费。在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时代,尽管家庭生产仍然大量存在,但城镇多数家庭都不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只向社会提供劳动、资本、技术,获取要素收入。随着收入和储蓄不断增加,投资日益成为家庭经济活动的热点。
2.家庭经济行为模型
(1)家庭经济行为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物质、文化、精神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2)家庭经济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
①收入
家庭收入多少,是决定需要满足程度的首要因素。收入又可以分为:
a.现期收入,是指家庭每周、每月或每年的收入。
b.相对收入,是指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的收入。如果其他人的收入较高,即使自己收入较低,也会在消费的许多方面向他们看齐,即攀比效应。
c.持久收入,是指家庭在较长时期内的稳定收入。
d.终身收入,是指将来乃至终身可能得到的收入。一个预期终身有高收入职业、有高报酬投资、有大笔遗产继承的家庭,在消费水平上会高于具有相同现期收入、相对收入、持久收入的家庭。
②价格
在一定收入条件下,需要的满足程度还取决于产品价格。产品价格包括以下几种:
a.自身价格,是指产品本身的价格。显然,收入一定时,自身价格高,消费得少,自身价格低,消费得多。
b.有关价格,是指与需要购买的产品有关联的产品价格。如果需要购买的产品自身价格并未变动,而有关产品的自身价格下降,相对来说,需要购买的产品自身价格上涨,家庭便会减少这种产品的消费,或者以比较便宜的有关产品替代这种产品。
c.预期价格,是指产品自身价格的未来走势。与需求法则“买跌不买涨”相反,当人们产生涨价预期时,会“买涨不买跌”,因为今天不买,明天会更贵。
③偏好
两个收入相同的家庭,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需要的构成也可能迥然不同,这与个人偏好有关。个人爱好、家庭结构、民族文化、社会风尚造成了偏好的差异。
二、需求函数
1.需求价格函数及其弹性
(1)需求价格函数
需求价格函数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产品仅仅由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一般假定需求价格函数为线性形式:

。但是,实证分析表明,需求价格函数通常是非线性形式。例如,二次需求价格函数为:

此外,一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函数,短期内与长期中会有明显差别。这不仅是因为长期中家庭收入、有关产品会发生变化,而且科学技术、消费习惯、经济政策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与短期需求价格函数相比,长期需求价格函数的常数项和变量系数都会变动。从几何上看,需求价格曲线可能更陡,也可能更缓,甚至可能是水平的或垂直的。
(2)需求价格弹性
①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弹性系数(

)是指,在任一函数中,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即因变量的变化率与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弹性反映了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弹性没有量纲,在经济管理中应用较广。
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产品自身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即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

为需求量,

为自身价格;

为需求量的变动量;

为自身价格的变动量。
②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
根据

的大小,可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以下五种,如表3-1所示。
表3-1 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种类
  
  

的大小
  
  经济意义
  
  代表性商品
  
  缺乏弹性
  
  

  
  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小程度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柴、米、油、盐
  
  富有弹性
  
  

  
  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大程度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珠宝、首饰、化妆品
  
  单一弹性
  
  

  
  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同等程度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幅度等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完全弹性
  
  

  
  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
  
   
  完全无弹性
  
  

  
  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恒定不变。
  
  某些设备的专用零配件
  

(3)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
①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
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斜率是两个互有联系却不相同的概念。需求曲线斜率是

之比,而需求价格弹性是两个变化率

之比。需求价格弹性

既取决于

,又取决于

。因此,不能仅从斜率判断弹性大小。
②各种需求价格弹性的比较
a.垂直需求曲线的弹性
当需求量一定,不随价格而变动时,需求函数及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



如图3-1(a)所示,这种与横轴成垂直线的需求曲线的弹性恒为0,即完全无弹性。

图3-1 两种特殊需求曲线的弹性
b.水平需求曲线的弹性
当价格一定,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时,需求函数及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



如图3-1(b)所示,这种与横轴成平行线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为-∞具有完全弹性。
c.一般需求曲线的弹性
附着完全无弹性和完全弹性这两种极端情况外,需求函数一般为递减函数,具有负的斜率,如图3-2所示的斜线

。这种呈斜线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依测定弹性的位置而异,但其绝对值都介于0和∞之间。

图3-2 一般需求曲线的弹性
d.同一斜线需求曲线弹性的比较
图3-2需求曲线

上各点弹性的大小可用下列计算方法:
斜线公式:以斜线线段表示点

弹性的大小:当点

处于

中点时,



;当点

在中点以上时,



;当点

趋近点

时,



;当点

在中点以下时,



;当点

趋近点

时,





横轴公式:以横轴线段表示弹性的大小:点

愈接近原点,

愈大,反之愈小。若点

恰为

中点,则

,



纵轴公式:以纵轴线段表示弹性的大小:点

愈接近原点,弹性愈小,反之愈大。若点

恰为

的中点,则





③不同线性需求曲线弹性的比较
如图3-3(a)所示,在不相交的需求曲线上,若价格相同,则弹性依曲线纵轴截距高低而定。截距高者,弹性较小;截距低者,弹性较大。故点

的弹性大点

的弹性,点

的弹性大于点

的弹性。
如图3-3(b)在相交的需求曲线上,若价格相同,则弹性依曲线斜率而定。斜率愈大,弹性愈小;斜率愈小,弹性愈大。故

上点

的弹性大于

上点

的弹性,

上点

的弹性大于

上点

的弹性。
如图3-3(c)所示,不管曲线斜率如何,只要相交于纵轴同一点,即纵轴截距相同,而价格又相同,则弹性也相同。

图3-3 不同线性需求曲线弹性的比较
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支出函数
假设家庭的线性需求函数为:

,家庭的总支出函数为:

如图3-4所示,当

时,



的递增函数;当

时,



达到极大值;当

时,



的递减函数。

图3-4 总支出函数与需求价格弹性
⑤短期需求价格弹性与长期需求价格弹性
由于短期需求价格函数与长期需求价格函数有明显差异,短期需求价格弹性与长期需求价格弹性也显然不同。
对于许多非耐用消费品来说,长期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大于短期需求价格弹性。因为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会出现许多替代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习惯也会改变。
对于许多耐用消费品来说,长期需求价格弹性又往往小于短期需求价格弹性。因为,耐用消费品可以长期使用,存量远大于流量,所以存量的变化率会引起流量更大的变化率,而流量的变化率只会引起存量较小的变化率。
(4)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①点弹性
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需求价格函数为连续函数时,可以用微分概念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②弧弹性
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当需求价格函数为离散函数时,此时所测定的需求价格弹性,实际上只能是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
a.中点公式

b.低点公式
采用价格变动前后



的较低值。例如,当



时,便采用



,则计算需求弹性的低点公式为:

c.对数公式

2.需求交叉函数及其弹性
(1)需求交叉函数
需求交叉函数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产品仅仅由于有关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为研究方便,线性需求交叉函数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式中,

为产品

的需求量;

为产品

的价格。根据有关产品的性质,产品

的需求量与产品

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可正可负。
(2)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是指一种产品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有关产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其数学表达为:



式中,

为产品

的需求量;

为有关产品

的价格;

为产品

需求量的变动量;

为有关产品

的价格变动量。
(3)替代品、互补品与无关品
根据

的大小,能够测定一种产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产品需求量影响的程度,并且可以根据其正负号把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类:
①替代品
当产品



可以互相代替时,

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就会将一部分本来准备购买

的支出转向

,减少

的需求量,增加

的需求量,以

代替

。这种可以互相代替的物品叫替代品。替代品之间相互交叉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同向变动,


②互补品
当产品



必须同时或按一定比例使用时,若

价格上涨,消费者减少其需求量,也会同时减少

的需求量。这种必须同时使用的产品,叫互补品。互补品之间相互交叉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向变动,


③无关品
当物品



互不相关时,即

价格上涨,对

的需求量毫无影响或影响甚微,则不管其相互交叉的价格与需求量成正向或反向变动(即

无论为正或负),都说明这两种产品没有多大关系,即


3.需求收入函数及其弹性
(1)需求收入函数
需求收入函数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产品仅仅由于家庭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线性需求收入函数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式中,

为产品的需求量;

为家庭收入。一般来说,当家庭收入(包括现期收入、相对收入、持久收入、预期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从经济学上讲,需求收入函数不存在反函数,但存在线性与非线性、短期与长期的差异。
(2)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家庭收入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其数学表达为:



式中,

为家庭收入;

为家庭收入的变动量;

为产品X的需求量;

为产品X需求量的变动量。
(3)正常品与劣等品
根据

的大小,能够测定家庭收入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而且可以将各种产品分为以下两类:
①正常品
当家庭收入提高时,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即需求量与收入成正向变动时,称为正常品。正常品的

。其中,又可以根据

是否大于1,将正常品分为两种:
a.奢侈品:若

,说明家庭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需求量相对变动更大。这种产品叫奢侈品。
b.必需品:若

,说明家庭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需求量相对变动较小。这种产品叫必需品。
②劣等品
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产品,称为劣等品。劣等品是根据其需求量与家庭收入的变动方向判定的,并不意味着它是劣质产品或等于次品。
三、需求预测
1.预测与决策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现代预测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将有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趋势,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和推理,指出可能的结果。它的优点是利用较少的投资,就可以取得各种信息,力求最佳决策,避免重大失误。但是,由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模型难以预测决策环境的各种变化,由于规模不能过大,模型往往舍去某些次要的但并非不重要的因素,再加上模型所用统计数据不全、不准,要求预测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是困难的。
2.预测方法
经济学中的主要预测方法有:经验判断、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投入产出、模拟仿真、现代数学等。
3.常用线性需求预测
(1)常用线性需求函数
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如果某些经济变量按照一定规律影响另一些经济变量,表明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若某个因变量主要取决于另一自变量,且为一次,则称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

为因变量;

为自变量;



为回归参数,有待估计;

为残差,包括省略因素、随机因素、数据误差等,假定其期望值



,2,…,

为观测值,又称样本值,

应在30个以上,至少15个。
②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是同时考虑自身价格和现期收入这两个因素的二元需求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

为产品

的消费支出;

为产品

的自身价格;

为产品

的基本需求量;

为产品

的实物补贴;

为家庭收入;

为家庭储蓄;

为权重,


③等弹性对数线性需求函数

右端第二项中的

为需求价格弹性,第三项中的

为需求交叉弹性,第四项中的

为需求收入弹性。如果通过抽样调查取得了家庭和全市或全国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自身价格、有关价格、收入时间序列数据,就可以确定参数







。此时,只要掌握某个时期的





,就可以预测当期的


(2)最小二乘法
①建立模型
根据经济理论将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X,Y的样本观测值,在平面坐标图上绘成散点图。如果这些样本散点的走向大致是一条直线,便可以设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并求出样本回归线,使其成为这些观测值的最优拟合直线:

②参数估计
根据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各参数估计的方程为:



③模型检验
计算机软件包能够同时给出有关的统计值:

值检验有关变量是否显著;

值检验整个方程是否显著;

值检验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
④需求预测
若模型通过检验,就可以将自变量的特定值

代入回归方程,得到

作为

的预测值。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51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13:35 , Processed in 0.21442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